阳明病概论辩证纲要阳明病热证_培训课件.ppt

阳明病概论辩证纲要阳明病热证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鉴别 阐明阳明三清法来路、机理、表现、 治则和方药。及后世三焦辨证源于 此也。 221 222 223 拓展 病机 主证 治则 方药 鉴别要点 五苓散证 膀胱气化失职 表邪入腑, 水蓄下焦 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脉浮 烦渴,饮不解渴,甚则水入即吐,兼有表证 利水 通阳化气兼解表 猪苓 茯苓 泽泻 桂枝 白术 尚有表邪,水蓄下焦,津液未伤 71 72 74 猪苓汤证 阳明里热伤津或少阴热化,水热互结于下焦 心烦不得眠,咳而呕渴 育阴清热 滑石 阿胶 阴虚有热,水热互结,津液不足 221 222 223 319 风寒直犯阳明/太阳、少阳病失治误治转属 热扰胸膈 栀子豉汤证 素有水饮在膈 结胸证 素有水湿在中焦 湿热发黄 白虎汤证 气津两伤病在中焦 白虎加参汤 猪苓汤 里实未成从燥化热 阳明热证小结 胃热炽盛 胃阴不足水热互结病在下焦 *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主讲: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 沈创鹏 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 张横柳 概论 一、阳明生理功能 阳明之气:胃、大、小肠、脾及其手足经脉共同配合相互协调而产生大量阳气与津液,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相对平行。 阳明内涵:小肠属于阳明。 据《内经》“小肠大肠皆属于胃” 据《素问》“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小肠主受盛,化物出焉,大肠主传导,变化出焉”。 在生理上胃肠相互协调,自成一个特殊系统,实相合拍。 若将大小肠分割为二,在脾胃病中,实感牵强,不能自圆其说,故胃肠为阳明之腑,以胃为主,仲景称胃家,理在此也。由是阳明胃从广义指胃大小肠,狭义即六腑之胃。 脾、胃、肠自成特殊系统: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并为胃行其津液,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胃气以降为顺,脾气主升,二者互为表里,同居中卅,通达上下,一升一降,燥湿相济是主持人体气机升降的中心枢纽。 小肠分清泌浊,大肠主传导,始终保持胃肠的胃实肠虚,胃虚肠实,虚实交替的正常生理现象。此即经曰:“实而不满”从而产生大量的阳气与津液,为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物质基础,在正常情况下,阳气与津液保持相对平行即“阴平阳秘”。 大肠 小肠 脾 喜燥主升 喜润主降 津液 胃 升降有常 燥湿相济 分清泌浊 传导化物 胃 大肠 二、阳明病因病机 传经而来: 三阳病误治 本经自感 :风寒直犯阳明 津液受伤 阳热亢盛 (津伤热盛) 互为因果 阳明悍热 亡阴三急下 三、证型 阳明本证 邪热郁于胸膈—心中懊憹—栀豉汤证 胃热炽盛—大热大汗大烦渴—白虎汤证 脉洪大 津伤热结于肠—潮热谵语不大便—三承气 腹胀满痛 阳明湿热郁蒸—目、身、溲黄—茵陈汤证 四、治则: 清下两法 五、预后 阳明病是正盛邪实的里实热证,清下两法运用得当,药到病除,预后良好,传变少,故云“万物所归,无所复传”,高度概括了其预后。但若误治失治,津伤甚则可出现亡阴危候即阳明三急下局面。 清宣郁热—栀豉汤 辛寒重剂—白虎汤 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清法 下法—攻下实热燥结—三承气汤 第一节 阳明病辨证纲要 一、阳明病提纲 原文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提要:阳明病提纲证 分析:阳明之为病与太阳之为病之义类同 胃、大、小肠,以胃为主 与胃互为表里的脾 胃家 经曰:“小肠大肠皆属于胃” 215:“胃中有燥屎五六枚” 217:“以燥屎在胃中” 依据: 实 正气强而不虚(阳明为多气多血一经, 胃气强弱反映正气强弱) 阳明病病性—里实热证(生理:阳明化生 气血、津液、阳气一经,病理:阳明从 燥化,因阳明以燥气为本) 邪气盛实(经曰:邪气盛则实) 胃肠虚实交替失常(生理上,胃肠始终保 持一虚一实,虚实交替,此即经曰: “实而不满”,若阳明实而不通则胃家 实,即“实而满”) 胃家实: 是以病机形式来阐述阳明受邪之后致津伤热盛的机理,故胃家实既概括阳明内外(热与实证),又揭示了阳明胃肠燥、热、实的特点。 启发 本篇主要是讨论阳明胃肠燥、热、实证为主,白虎、承气证是主体部份。 诚然,仲景以知常达变,篇中尚列举了栀豉证、吴茱萸证、茵陈证都是为了辨证需要,决不可以此否定“胃家实”这一提纲证。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原文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原文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原文185:本太阳,初得病时,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