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篇变证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血热证 辨阳明热入血分致衄证(原文202) 口燥----阳明热盛,口燥渴饮 但欲漱水,不欲咽 ----营血属阴,其性濡润,血被热蒸,营气上潮 此必衄----热在血分,迫血妄行,灼伤血络, 阳明病 (一)衄血证 论阳明病热在气分致衄(原文227) 脉浮---热在气分,热盛于外 发热---胃中热盛,充斥内外 口干鼻燥---邪热循经上扰 能食----胃热消谷,肠中无燥结阻滞 则衄---气分热盛,迫血妄行,损伤血络 病人 (二)下血证 阳明病热入血室的证治 (原文216) 证: 下血----阳明热盛,热入血室,迫血妄行 谵语---血热上扰神明 但头汗出----血中之热,熏蒸于上 诊断:此为热入血室 治: 刺期门---肝经募穴 随其实而泻之----泻血分之实热 转机:濈然汗出则愈---正胜邪却,热随汗泄 阳明病 (三) 蓄血证 辨阳明蓄血的证治 (原文237) 证:喜忘----久有瘀血,心神失养 屎虽硬----邪热伤津,大便结硬 大便反易---离经之血,屎得血濡 其色必黑---血瘀色黑,润泽如漆 原因:“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 决诊:必有蓄血---瘀血内停 治:宜抵当汤下之----泄热逐瘀 阳明病 辨阳明腑实与有瘀血的证治(257) 无表里证---无太阳表证,又无阳明里实证。 脉浮数---阳明热盛于内,蒸腾于外。 下后脉数不解---气分之热已去,血分之热不减。 消谷善饥---热在血分,血分之热合于胃。 不大便---热在血分,血分之热合于肠灼伤津液。 辨证:胃肠中有瘀血,血瘀热结。 治疗:抵当汤泻热逐瘀。 承上条论便脓血的证治(258)。 下后脉数不解---下后余热未除。 下利不止---下后余热未除,邪热下迫大肠。 协热便脓血---邪热迫血下行,灼伤阴络, 甚至血热相蒸,肉腐为脓。 第四节 阳明证候辨 一、辨中风中寒 河北北方学院 李永民 以能食与否辨阳明中寒与阳明中风(原文190) 阳明病 若能食:胃气素强,感受风邪 病从热化,阳邪能化谷 不能食:胃气素弱,感受寒邪 病从寒化,阴不能消谷? 名中风 名中寒 辨阳明中寒欲作固瘕证(原文191) 阳明病 病因:若中寒者----胃阳素弱,复感寒邪 证状:不能食---胃阳虚衰,腐熟无能 小便不利---中焦虚寒,气化不行 手足濈然汗出----中焦虚寒,阳不外固 欲作固瘕---寒湿不化,将成瘕块或久泻 大便初硬后溏---中阳不运,转输失职 病机:以胃中虚冷,水谷不别故也 ----中焦虚寒,清浊不别 辨阳明中寒饮邪上逆证(原文197) 原有证:反无汗----阳明中寒,寒饮内停,水气不布 小便利---阳气下虚,膀胱不藏 二三日:呕---水邪犯胃 欬---水气射肺 手足厥----阳虚不达四末 必苦头痛---水寒上逆,直犯清阳 病愈机转:不欬不呕---水饮已消 手足不厥---阳复外达 头不痛---清阳得升-----中阳健运,水饮消散 阳明病 论阳明中风邪热上扰之证(198) 阳明病,头眩---阳明风热上扰清窍。 咳---风热上犯于肺,失于清肃。 咽必痛---咽喉为呼吸之门户,内应于肺胃。 阳明风热上扰,咽喉不利。 不恶寒,则非太阳表证 辨胃中虚冷致哕证 (原文226) 病人 若胃中虚冷---胃阳衰微,阴寒内盛 不能食---胃中虚冷,受纳腐熟无权 饮水则哕----水饮不化,胃气不降,水寒上逆 阳明中寒欲呕及与上焦有热的鉴别(原文243) 证: 食谷欲呕---胃气虚寒,浊阴上逆 属阳明----病在中焦 治:吴茱萸汤主之----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辨证:得汤反剧者----以热治热,拒而不纳 属上焦---上焦有热 病人 方义:吴茱萸辛苦而温,温胃暖肝,散寒降逆。 重用生姜温胃化饮,降逆止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