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忆家风”主题作文赏析
【佳作展示一】
不只是家风
钱紫薇
“孩子啊,在学校可别浪费粮食啊,‘一粒米,一滴血汗’哟――”“出门在外,万事忍让些,莫要与人争吵。”我家的“老太后”又开始叨叨不停了。我都听得有些腻了,甚至有些烦了,可是谁又能说这些话没有道理呢?
看着电视上的公益广告,曾奶奶又开始心疼了:“哟……哟哟,看浪费了那么多粮食,要是给那些穷地方,可以少饿死多少人啊!”一边唉声叹气,一边又将注意力调向了我们,“都给我记住,你们哪个要是坏了我们家的家风,家法伺候!”看着电视屏幕,还别说我也来气了:米饭只吃半碗,浪费一半,饭菜倒掉三分之二,那桶里满是粮食。不,是满桶血汗!我也很愤怒,这简直就是在谋杀啊。
看看我们的身边吧,某些官员用的是公款,大手大脚,一气乱花;一些老板,讲面子,比阔气,票子大把大把地撒;结婚讲排场,开业讲场面,这些人似乎天生就是这般爱好。可在我家里情形则大不一样,因为我家有“老太后”监管,洗碗池中决不会有一粒米,桌上不会有一点饭菜,“光盘行动”其实真的应该是我家的专利。细想想,感觉心里特踏实。
“万事忍三分,仇人变友人。”这不,“老太后”又对着将出门的爷爷喊道。在我的记忆中,爷爷就没和别人吵过架,就是跟奶奶似乎也从未红过脸,村里的老老少少没有不夸他的。我也深受感染,现在的我也是个好脾气,因为与人友善,我的朋友可多了。
可我有时就想不明白,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那么大脾气,动不动面红脖子粗,再一不留神竟刀棍相见。更有甚者,某大学一研究生因一点小事竟投毒致人死亡。忍一忍不就没事了?其结果是,毁了两个大学生,毁了两个家庭,也让学校蒙羞。太不值啊!
我不由大发感慨,忍,作为我家家风的重要方面,确实让我家世世代代受益多多。如果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能学会忍一忍,家风变校风,校风变社会风气,那社会不是会变得更加太平、和睦?我真心地期盼着。
曾奶奶虽然已离我而去有些年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她的不是哲人胜似哲人的话语总让我时时受用,我也分明感受到了当前社会勤俭、忍让、宽容之风正在形成。
曾奶奶,您在那边过得好吗?我会信守承诺的,我俩共同祈福吧。
【点评】
这是一篇散文。本文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以曾奶奶对家风的继承与提醒为主线,从家风“俭”写到“忍”,由家风至校风进而至社会风气,其间还穿插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作者善于从家风入手,适时地联系当今社会现象,畅谈自己的体会,给人启迪。全文有人有事,有理有情,值得一读。
【佳作展示二】
墨香家风
一考生
清明之行,总会回到那个浸满泥土香气的地方,在那漫山遍野的黄灿灿的油菜花之间,手执一支毛笔,笔杆上还残留着几颗墨点。
毛笔的主人早已葬在这青山之上,墓碑上的字已然看不清了。爷爷站在我身边:“给你曾爷爷填填碑吧!”我点了点头,俯身半跪在泥土上。提起笔,一股墨香窜进了鼻子,勾起了回忆。
在我小的时候,曾爷爷还健在,九十多岁的老人上下楼梯仍腿脚麻利不需搀扶。曾爷爷皮肤已松弛,笑起来就像一朵盛开的菊花。老人偏爱书法,无论是家里的对联还是祭奠所用的白纸袋上的字,都是老人亲手写的。每一个阳光正好的下午,曾爷爷总会写上一面一面的大字,苍劲有力的手在宣纸上移动着,一张张书法作品就这样写成。还在上小学的我总会趴在桌子边好奇地盯着那游走自如的笔尖,嗅着那醉人的墨香。
每当这时,一双有力的大手冷不丁将我抱起,然后那只大手又握住我的小手,让沾满墨汁的毛笔在宣纸上沁染。我转过头望着曾爷爷:“怎样才可以写得像您一样好啊?”曾爷爷咧开了嘴,笑着又握紧了我的手,边教边说道:“这笔啊,要拿稳,就像你平时走路一样,要抬头挺胸!来,你拿着,让我看看!”小手努力拿稳毛笔,直立着在纸上慢慢移动。“哎,不错,就这样。这蘸墨啊,也有学问,你要让毛笔吃饱墨汁,那样写出来的字才看着精神!就如你现在学习认真一些啊,学问多了整个人看起来就不一样。”
这时,爸爸走进来说:“女儿啊,你曾爷爷又教你写字又教你做人呢!”“去去去,我教我曾孙女写字,你不要插话。”赶走了爸爸,他又继续:“看着,写字要讲究轻重,该轻则轻,该重则重。做人做事都是这个理儿。”这些话语被孩童的我听在耳中,记在心上了。
想到这里,我手中的毛笔落下了第一笔。“对!稳,有轻有重……”爷爷小声念叨着。墨汁在石碑的凹陷处留下印迹,而后一点一点渗进石碑深处。
良久,爸爸开口了:“嗯,有曾爷爷的遗风,老爸是自叹不如了。”
山花还在烂漫,那诱人的墨香依旧在空气中缠绵。
【点评】
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叙写的是一件清明上坟填写墓碑的小事,巧妙地插叙传承墨香家风的故事,且反客为主,还为文章结尾作了铺垫。结尾处爷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