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急需“汽车思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车急需“汽车思维”汽车对于中国来说是个敏感的话题。三十年前是这样,三十年后也是这样。以前焦虑的是如何避免一哄而上,呼吁健康有序地发展,还有明确的方向;现在则是困惑,陷入了经历高速增长之后不知路在何方的迷茫。“应该看到,目前满街都是外国(主要是日本)的汽车是不正常的。”这是1985年大家的共识。今天,不再是日本车,而是“八国联军”了。今忧虑的是,不但是窝里斗,而是外资车企在中国扩张也已失控,本土车企生存空间告急,在危及产业的前途和命运。 三十年来的高歌猛进应有个反思“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汽车工业要成为样板工业” “出口导向型”等。三十年过去了,除了“出口导向型”没有如愿之外,上述目标似乎业已实现,给中国装上了轮子,为现代化的中国带来最大的亮点。然而,当中国汽车产销连续六年蝉联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时,却让人高兴不起来,甚至感到更加的不自在,大而不强的隐忧让人难以重拾当初发展汽车工业的信心。这是为什么? 2013年4月16日,中国深圳比亚迪公司总部,王传福在比亚迪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上为到访的加州州长杰里?布朗夫妇做引体向上。摄影/Vincent Yu权威机构分析,“去年中国品牌在轿车市场销量同比大跌16.%,由2013年的328.32万辆跌至272.91 万辆。相对于外资品牌竞争力薄弱仍是主要因素。”中国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董扬预测,“2015年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还会下降。”这就提醒我们,失去了市场主导地位的中国品牌,其汽车产业还叫自主已成了一个问题。而中国品牌连续12个月连跌除了说明技不如人之外,合资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技术和市场的认可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有人甚至认为,中国汽车合资企业实际上沦为了“代工厂”,当然,这里也有我们的投资,还不能完全这样说,但层出不穷的合资产品打的都是别人的LOGO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我们仍‘面临两个怪圈’,即越依赖越落后,越落后越依赖。”“本土汽车必须清楚一个观念,企业应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别人只能帮忙,企业要自己攻克汽车技术和管理难关,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才能提高竞争力。”显然,这都是浅显和简单的道理,但一遇到现实有多少车企沉得住气?赚快钱,走捷径,都想一夜暴富,成为GDP的英雄。重复引进从此就再也没有罢手。如果按照当时国家规划的“三大三小两微”的发展思路,从引进技术,国产化,再到自主研发,走自我发展之路,即按日、韩汽车业的经验走的话,合资企业的使命早就完成,也许历史就会改写。然而,汽车一旦被绑在GDP的战车上就下不来了。从重复引进到疯狂扩张,外资车企的野蛮比本土车企更加混账和血腥,虽然GDP上去了,但市场失序,其对产业的贡献都被利润所替代。事实证明,“几大汽车霸主濒临破产,而中国市场却帮了大忙。”通用就是最典型例子,有三分之一的销量在中国。大众尤为突出,还有奥迪,如果没有中国市场,大众和奥迪能有今天的成功?对于这一点,不少外资车企不得不承认,并认为“得中国者得天下”。在最近锐腾发布会上,刚从上海通用转岗至上汽乘用车的总经理王晓秋说“市场留给中国品牌的时间不多了。”他的担心并非多余,因为他了解汽车合资企业的心思和野心,知道自主车企业的软肋和命门。他认为,到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增速大大放缓,如果在当下高增长的市场态势下,企业都无法作为,那么在未来车市陷入停滞之后,就更没有实现追赶乃至超越的可能。这是实话。当全新赛欧价格下探到5万元级时,中国品牌的低端车性价比策略几乎失灵,尤其是启辰R30以起售价3.99万时,舆论直言,这是在血洗中国品牌。大众也不甘落后,在今年日内瓦车展上放出明年在华推出7.5 万元低价车的信息,并为做大年产500万辆市场基盘做铺垫。统计资料显示,无论是大众还是通用乃至其他外资车企,在政策上允许都有两个合资企业,但实际上都在“超生”,几个或十几个工厂都在拔地而起,而且分布在全国各地,形成网络化,“二工厂现象”所造成的汽车合资企业的泛滥业已制约中国汽车业的发展。 别人都4.0了,我们如何“弯道超车”?客观来看,中国汽车业在纵向上有很大的飞跃,甚至有过“一步跨越三十年”的豪迈,但横向比依然在山腰上。“德国人通过西门子、博世、奔驰、宝马和大众汽车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工业2.0和3.0赚取的超额利润,返回国内却在支撑未来工业4.0计划,但是在这个价值链中,中国被强硬地排除在外。”今年3月,在奥迪年会上,主办方发给与会者的U盘是由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这一细节在告诉外界,奥迪制造已经开始进入工业4.0时代。当国内在忙着试图通过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转型升级,或暴发式地与互联网拥抱企图改变汽车业态,创造奇迹,甚至玩起来互联汽车和自动驾驶,网络造车等,但恰恰忽视了自己的基础和底蕴还远没有让你自由飞翔,处在低级概念的炒作和折腾。纵观自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