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外治法缓解癌性疼痛的研究现状摘要:癌性疼痛是癌症晚期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之一。近年来用中医外治法缓解癌性疼痛具有一定优势,其具有止痛抑癌、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无依赖性、作用柔和、价格廉价等特点。关键词:外治法;癌;疼痛癌性疼痛是癌症晚期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之一。随着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得到了提高,生存期限得到了延长,癌痛成为癌症患者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天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被疼痛折磨,新诊断为癌症的患者中约1/4伴有疼痛,治疗过程中约有1/3伴有疼痛,进展期约有3/4伴有疼痛[2]。癌性疼痛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减轻疼痛已成为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3]。近年来用中医外治法缓解癌性疼痛具有一定优势,其具有止痛抑癌、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无依赖性、作用柔和、价格廉价等特点。本文就近年来中医外治法缓解癌性疼痛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1癌性疼痛的病因癌性疼痛主要是指肿瘤细胞浸润、转移、扩散或压迫有关组织神经引起的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多见于癌症的晚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中医理论认为癌性疼痛的病因主要包括六淫邪毒、七情内伤、饮食失调、正气亏虚;而癌毒内郁、痰瘀互结、经络壅塞是癌性疼痛的基本病机,这些病机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相互为因、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正气亏虚是癌痛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病位涉及相关脏腑经络,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标实为主;癌毒内郁是病机之关键,痰瘀是主要病理因素,二者因果为患。解毒祛瘀、化痰通络是其基本治疗大法,消癌解毒是治疗关键,化痰祛瘀贯穿治疗始终[4]。2中医外治疗法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皮肤隔而毛弯通,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徐灵胎也做出了相同的结论:疾病由外以入内,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必服药乃能驱之,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物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达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有力。中医外治法通过体、穴位、直肠、鼻腔等部位直接给药,经过皮肤、经络吸收使药达病所,起到单纯内治所起不到的作用,并避免药物对胃肠道刺激所带来的副作用。2.1药物外敷 药物外敷是临床治疗癌性疼痛最常用的方法,将药物敷贴于疼痛部位,有效成分经穿透皮肤、黏膜吸收而治疗癌性疼痛,使用方便且疗效持久。龙安菊[5]等用消肿止痛方(甘松、细辛、胆南星、醋延胡索、炒乳香、制川乌、炮山甲等组成)外敷联合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6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83.3%。唐倩[6]用冰虫止痛膏(丁香、细辛、乳香、没药、血竭、全竭、生半夏、干蟾皮、穿山甲、大黄、芒确、冰片)外用辅助治疗局部癌性疼痛80例,结果在有效的阿片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冰虫止痛膏可进一步减轻疼痛,疼痛缓解率为84.62%,还可减少爆发痛发作次数。廖天华等[7]用胁痛膏外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肝癌疼痛40例,结果示治疗组轻度疼痛总有效率92.0%,中度疼痛总有效率86.7%。对照组轻度疼痛总有效率75.0%,中度疼痛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完全缓解率、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2药物涂擦 药物涂擦是将药液、酊剂、药糊涂抹于患者痛处或相关穴位,通过穴位皮肤吸收、循经络发挥止痛的效果。寇胜玲[8]等用元麝止痛液(延胡索、麝香、蟾酥、牛黄、冰片等共研极细末,经75%乙醇浸泡1w后回流提取)治疗癌性疼痛38例,结果示治疗组38例,完全缓解3例,明显缓解16例,疼痛减轻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对照组20例,明显缓解6例,疼痛减轻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陆益等[9]用香术止痛酊( 由川乌头、延胡索、莪术、乳香、没药和冰片等组成) 外涂于癌痛相应的体表部位治疗癌痛20例,结果示总有效率90.0%,起效时间 (25.23±5.62) min,镇痛持续时间 (5.58±1.05)h,且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Yus等[10]应用通络散结酊(天南星、半夏、山慈菇、威灵仙等研粉加入75%乙醇中,密闭浸泡30 d,取上清过滤备用)治疗40例癌性疼痛患者,结果示总有效率87.5%,芬太尼透皮贴剂对照组总有效率82.6%,通络散结酊起效时间明显短于芬太尼透皮贴剂。俞珊等[11]自拟通络散结酊(天南星、半夏、山慈菇、威灵仙)外用治疗癌性疼痛40例(Ⅰ~Ⅲ级分别为3例、15例、22例),2次/d,连用7 d为1个疗程,结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