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24 大自然的文字 (第二课时) 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妻贤小学 陈华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文字》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习有方”。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这篇课文文字不仅浅显,而且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因此我的教学一方面采用“以读代讲,自主学习交流”的教学思路,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虽然是科普小品文,同样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深入浅出地了解一些大自然中的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大自然的知识,并向同学介绍大自然中的知识。 3、情感目标: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积极主动地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 教学重点:在自主交流中,了解大自然文字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文字的热爱。 教学难点:品味课文语言的生动活泼,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C、简介石林。 (4)花岗岩 a、读第五自然段 b、谈体会,教师相机概括——“地质变迁”并且板书。 C、认识花岗岩。 (5)品味课文语言的生动活泼 a、学生找出课文5、6自然段的相关语句,谈体会。 b、正如书上所说,这些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而这些本来深奥陌生的历史变 化,并没有使我们觉得枯燥乏味,这是为什么呢?课件出示作者伊林的介绍,指名读这一段话。 [伊林说:“就是最有趣的内容和见解,要是用贫乏的、没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描述,也会是枯燥乏味的。”因此他每次写作都绞尽脑汁,不断构思,作品《十万个为什么》语言活泼简明,深受全世界读者喜欢。] c、请同学们再次细细地读一读课文的5、6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些语句体会 到伊林的语言生动活泼、吸引读者的? d、交流讨论:“居民”、“披着毛皮”、“爬”、连续三个问号…… e、重点交流“爬”。这个“爬”如果老师把它换成“移”好不好,为什么?(“爬” 既可以看出冰块移动得很慢又给人生动有趣的感觉,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小乌龟在慢吞吞地爬着,多么可爱啊!) 那么现在你知道“爬”为什么加双引号吗?(并不是真正的爬,而是冰块在移动。) f、相机指导学生朗读相关语句,读出它的生动有趣。 g、齐读5.6小节,感受语言的生动有趣。 3、现在你能根据老师的板书,说说大自然的文字给人类带来什么作用了吗? 三、总结深化,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当然,大自然的文字给人类带来的作用不止这些,这就需要我们——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完成填空:“我们要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必须学会( )、( )、( )。” 3、交流讨论,相机板书:观察、寻找、请教 小结:是啊,以后我们在概括段意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先找出关键词语,再串联起来,这样就做到简洁全面了。 四、拓展知识。 过渡: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大自然文字的作用,还知道如何去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是啊,大自然的文字真是奇妙无穷。 出示《大自然的语言》(诗歌节选),师有感情朗读。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戴巴棣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颠。这就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经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五、布置作业。 1、抽空到野外去走走,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相信你肯定会有 所收获,将你的发现与同学分享。 2、阅读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 六、总结:我们的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我们的大自然是神奇无比的,让我们热 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吧!这样我们就会认识更多大自然的文字。 附:板书设计 神奇 石灰石——地质变化 地书 花岗石——地质变迁 学 认 会 识 ——————— 观察 寻找 请教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