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摘要: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以语文教材为立足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传承我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我们祖先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不足,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严重缺失。对此,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吸收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的精髓。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笔者在对传统文化教育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从教材、课堂和课外活动三个方面,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探讨。一、以语文教材为立足点,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语文教材中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只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总体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以人为本”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如儒、道两家的思想体系都是“以人为本”的典范。如《论语》《孟子》中所体现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至今读来仍受益匪浅。儒家思想体系影响着古代许多名人,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及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易中天曾说:“做学问用儒家的好,实实在在;做人用儒家的也好,堂堂正正。”道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清静无为”,这并非是消极的人生观,蕴含着一种朴实无华的辩证思想。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他在逆境时用道家思想来抚慰自己。其实,不论道家,还是儒家,他们的思想体系中都渗透着对美好社会、人生的向往。中华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传统下来的礼仪文化是闻名于世的。《礼记》就是一部以礼仪制度为主题的著经典。《论语》中的“人人不知而不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陈太丘与友期》中的“诚信”以及《鱼我所欲也》中“善”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材中还有很多爱国的思想情节,如岳飞的“精忠报国”,诸葛亮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以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都体现了忠君报国、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所蕴含的思想远不止这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从教材中挖掘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之中。二、将课堂作为渗透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教师要花费力气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及教学课型,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在课堂上呈现。首先,应激发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古文难懂,许多学生都害怕学习古文,对其敬而远之。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古文,应该先激发他们学习古文的热情。如讲《红楼梦》,让学生直接阅读肯定是行不通的,如果先把故事情节告诉学生,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再把周汝昌的《红楼小讲》,刘亮等人讲解的红楼诗词介绍给学生,吸引他们去读“红楼”,这样就更加容易了。古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着我们太多的民族情感和古人的思想精华。许多学生只知其名,不知其义,背诵起千古名句来,琅琅上口,但如若问其涵义却不知道。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诗句中优美的文字与诗的意境联系起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中“直”“圆”两字用得恰到好处,而如果将这两个字改为“白”“红”或“立”“悬”又会怎样呢?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感受,从而增强对古诗文的好奇心,迸发学习的激情。利用分点分项法,也能提高中学生对古代人物的理解。文学往往是多面性的,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解读。在对古代人物的理解中,一定要从多个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和理解。如三国中的曹操,可以从“可爱的奸雄”的角度来分析,什么地方体现了他的“可爱”,什么地方体现了他的“奸诈”,又有什么地方体现了他的“英雄之举”,逐项逐点分析,就能对曹操这个人有深刻的理解。再如,《木兰诗》中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可从“娇美的女子”和“刚健的英雄”这两点来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她。比较阅读法,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如阅读《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对比柳宗元、范仲淹和欧阳修的人生观。柳宗元“见水清鱼乐而乐,感石潭寂寥凄寒而忧”;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志向高远却无法实现;欧阳修将忧愁寄寓于山水之间,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百姓,然后“与民同乐”。另外,还有儒与道之争,唐诗宋词中现实与浪漫、豪放与婉约之别,都是可以比较阅读的,这样必定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拓展课外,将多彩的文化生活呈现给学生央视栏目“我们的节日”每逢佳节都会举办诗文朗诵会。在其带领下,随之而来的诗文朗诵潮日渐升温。在这一浪潮的推动下,学校也可以开设诗文诵读班,让学生积极地诵读古典文学,从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不断创新教学视点,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如果只局限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拓展和开设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