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钟表世界的“官窑瓷”
一位初搞收藏的德国友人近来对我大发心得:瓷器收藏中,中国“官窑瓷”与“出口瓷”孰优孰劣根本是个无需争辩的问题 。官窑瓷,是中国古代皇家集聚最顶尖的工匠,专为皇宫烧制的瓷器,凝聚了这些工匠们最出色的技艺,成为当时最高制瓷技艺的代表。而那些中国当年出口到欧洲的大量瓷器,为西方贵族定制,多带有欧美文化印迹,随着对这类瓷器的新奇劲儿过去之后,品玩探究其品质,其实并不算是瓷器的最高水准。毫无疑问,中国几千年瓷器烧制的历史,看家本领与精华体现当然还是皇家宫廷设窑烧造的“官窑瓷”了。
这是中国收藏界里再清楚不过的看法。而放眼于世界钟表收藏市场,尚在迷雾中逡巡摸索的爱表人,却似乎并未看清钟表收藏中同样的“官窑瓷”与“出口瓷”的区别。今日市场上,人们多是潜心于追寻中国宫廷收藏的西洋古董钟的富丽堂皇。华美贵气的色彩与外形,让收藏者求索的双目因兴奋而失去了对古董钟表品类的一个“全局观”。
十七世纪初,当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第一只西洋自鸣钟呈献给明朝万历皇帝,敲开了中国皇宫大门的同时,也对中国的阴历计时体系,主要是时辰计时形成了一个从未有过的触动。可以说,钟表的进入,开启了中国人现代科技启蒙的发端。
圈圈年轮与飞逝的时间直线
中国明清宫廷里当年对钟表这种“奇器”的长久关注,反映出当时西方文化对中国宫廷的影响。钟表也可以说是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而这些交流,本质上其实是触动了蕴含于钟表上的东、西方对时间的不同认知观念。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形成于几千年的中国纪年历法习惯之中。从大处看, 天干地支纪年法,60年一甲子,如没有加上皇帝的年号,中国的纪年将永远会在60年里循环往复。年号纪年则以皇帝的年号为名,随着皇帝轮换与年代推延,由远及近,纪年如同向外扩散的圈圈涟漪与“年轮”,由古至今,螺旋形地向外扩散。往小处看,中国古代沿用的十二个时辰的“看天色”计时,也是循环往复的。而欧洲人,从伽利略起就对摇摆频率等时性研究,到后来出现的钟表,由古至今的时空转换中,对时间的测量像执一把平行于天地的直尺,时间在其上飞驰,如一条直线,永无尽头。
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人全面沿用西历的历史,也颇值得玩味。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开始接触并使用西历,加上当时民国政府推动,正式实现了西历在中国的普及。在这之前,中国阴历的二十四节气与时辰之间,并无分秒小时的精细计算,中国人对时间的观念与管理,如同山水画一般,有着大量“留白”。抛却了对时间精准度的把握,中国人讲究的是把握“时机”,对时间的观念,往往只重“时机”,并没有“时间”的概念。民国初实行西历,那时的中国人还习惯将12个时辰计时称为“大时”,将西历的24个单位叫“小时”,这也算今天“小时”称呼的由来。由此,中国人的计时观念呼应其对时间的态度,非常灵活、善变动。而最早设计研制出钟表的德国人,他们天性里的严谨思维恰恰与其时间观念相得益彰。
中国贵族追捧亮丽外形
这样的时间观念下,欧洲钟表对于中国宫廷里的贵族,说是计时器,更毋宁看作是件精美的玩具。17世纪,制表业已经代表了整个欧洲精密仪器制造、机床、手工业与艺术的综合水平,将其浓缩于一体。这一时期出口到中国的钟表,在功能与技术上却并不以功能和复杂程度为首要。最重要的,是外形的亮丽,用来迎合中国皇族的猎奇口味。细节上诸如机芯上雕花,寓意“天下太平”的“葫芦盆瓶”装饰,带有各种各样的变动机械和色彩鲜艳的珐琅装饰等等。尤其当时出口中国的钟表在珐琅烧制和绘制上,体现了非常高的工艺与艺术水平。但出口中国的钟表,总体重表而不重内,内部功能的多样与机芯的复杂程度,远不能与欧洲本土钟表相比。也正因此,雅克德罗的机械玩偶钟在那时的中国宫廷和贵族中大行其道,成为其中的上上品。
纵观钟表历史,说到底,钟,是欧洲人以西方的历法与计时习惯创制的计时器。西方最早在13世纪就已出现的机械钟,蕴含着6个多世纪的历史沉积。几百年来,无数能工巧匠不断创制的各类计时报时功能与高复杂机芯,持续地将制表技术与工艺推向一个个高峰。与送往中国宫廷的钟相比,欧洲本土市场上流传的古老钟表恰如中国的“官窑瓷器”,无疑代表了钟表制造的最高水准与文化内蕴。
“全手工”的古董钟表
现代制表已成工业,各大制表公司的手工制作(Manufaktur)也不厌其精,但每块表里,从电脑设计绘图到最后的成品检测,全部都有现代机械的参与,“手工”只是在打磨、镌刻与安装环节才体现出其真正的“技术含量”。而古董西洋钟表,全部由人手千雕万琢而成,真正凝聚的是智慧与“心血”。这也必然需要制表师的技艺登峰造极。以这样的角度看,目前市场上新造的雅克德罗人偶闹表售价70万欧元,那么百年前的雅克德罗古董人偶表的价值又该几何?
遥想一百多年前一块表的问世,手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