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弛:心中的山水
诵读山水,师法自然,一帧帧佳作宛如穿行于秀谷美林,留迹于水泊丽景,品味于日月星辰,出入于四季情结……赏读当代山水画名家张弛的作品,可诵山风空林,可悟云水流韵,可寻春江明月,可游精神家园,从中可以深刻感受她的水墨智慧。数十年来,张弛以水墨写自然,以心灵观宇宙,倾听无言,对话宁静,觅取意象,升华境界,让笔下的自然景色流淌清雅,让心中的美的感悟回归自然。
张弛出身在绘画世家,父亲张大昕是沪上名家,所绘山水有传统功力,风格清远雅致。张弛从小耳濡目染,在父亲的指导下,潜心临习宋元明清及近代名家作品,又诵读唐诗宋词,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础。1979至1985年间,张弛的作品每年都会参加上海美术作品展。在此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的作品更是被日本的藏家看中,声名远播东瀛大地。
但在年轻的张弛看来,卖画不是根本目的,不断追求艺术的新境界才是自己的追求。1985年,她毅然选择到浙江美院进修。幸运的是,她得以拜师于艺术大师陆俨少先生门下,耄耋之年的陆老甚至还亲自帮她办理破格入室进学手续,并且对张弛的绘画给予了格外的关注。示范、讲解,并为她的画集、画展写序、题词。中国画讲究口传心授,大量的技巧与手法,都需要老师亲自的指导与点拨,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学到真谛。张弛有这样好的条件,堪称幸福。她常常得以亲见陆老作画,至今对陆大师只用一支笔就可以完成一件作品的本事,以及老师的儒雅的为人,真挚的品格,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可谓敬佩至极。回忆起浙美求学的这两年,张弛总是充满了感激之情。她认为这对她日后能东渡日本立足,对她艺术上的提高,极为重要。
艺术贵在创造,几十年来,从扶桑传道,到回归祖国,张弛在水墨中国画的道路上逐渐步入了一个收获的季节,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她自己的个性和艺术风格。恰如海派大师陈佩秋所说的那样:“近岁张弛的山水,更见精进,画中云海翻腾,飞瀑一泻千里,色彩墨韵清新,用笔娴雅,大有夺得沪上山水画冠军之能。”
的确,纵观张弛的绘画作品,她最拿手的表现手法是调动自然界的风、水、云、雾。因为她懂得,孤立的山,缺少流水、风云,就缺少变化、动感和灵气。因此,在这方面,张弛特别善于驾驭。水、泉、瀑、云、风、雾或表现水流直下、一泻千里,或表现朝雾迷蒙、云海奇涌,或表现万壑松风、千枝摇曳,都是有机的搭配和组合,静动结合,如诗如画,诗情画境恰到好处地结合,显示出一种意境的深邃之美。在张弛看来:“画家不能纯客观地描写自然,而是要把感受,理解化为诗意巧妙地融入绘画之中。”
近年来,祖国山水的滋养,使得张弛的画风又多了雄奇壮阔之变,她特别喜欢创作全景式的大构图,给人一种“一览众山小”的磅礴开阔印象,又极善于用细腻的笔触,集中描绘全景中的某个局部,加以精致刻画,通过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夺人心魄、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
从杭州到日本
《新民周刊》:张弛老师家学渊源,堪称师出名门。你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触到国画艺术的呢?
张弛:儿时对于水墨画的好奇,其实源于水墨本身:一张洁白的宣纸,滴上了一点墨汁,于是,白生黑,黑衬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常常把着书桌一角,看父亲的画笔如何在宣纸上流泻飞舞,看水墨怎样丝丝缕缕散开渐渐幻化成一个奇妙的世界。那时才五岁的我,欣欣然拽笔画上了人生第一笔。
回忆起来,我父亲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他对艺术的追求很执著,因此小时候他对我的教育也是十分严格的,他对我说画画是件辛苦的事儿,要有坚强的毅力,因此小时候他就把我当男孩儿培养,也就养成了我独立的性格、坚强的意志。我很小的时候就和比我大五岁的姐姐一起学画,那时候兴趣很浓厚,经常得到大人们的鼓励,也就越发地喜欢绘画。七八岁时,我父亲已经让我临摹明清的扇面、团扇之类历代名作,后来又研习了马远、夏圭一路的南宋画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难度也就越大,北宋的范宽、董源、巨然的那些大幅的作品也开始涉及,中学时期就已经几乎把可以接触的名作都临摹一遍。父亲对我的教育是非常严谨的,当然他也并不拘泥于循规蹈矩,相对开放的治学理念,给予我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为未来我绘画风格形成埋下了伏笔。
《新民周刊》:经历了“文革”之后,你们这一代年轻人,对于知识,对于艺术的渴望是更为强烈的。因为种种机缘,你在工艺美校毕业后得以进入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工作,因此也有机会得以再度学习传统,临摹经典。也就在此时,你独特而清新的山水画习作得到了日本友人与同行的关注。之后,你抓住机遇,投身美院,得以拜师陆俨少大师,扎扎实实地再度沉浸于笔墨熏陶之中。众所周知,陆先生是有名的大家,诗书画全能,一辈子际遇坎坷却心高气傲,难得他对你的作品却另眼垂青,多有鼓励,还曾亲笔题词:“黄山谷赏梅诗有‘淡薄似能知我意,悠闲元不为人芳’之句。论者谓得梅花之神。我观张弛女弟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