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其他物理性损伤 教学重点: 1、烧死的概念 2、烧死的形态学改变 3、生前烧死和死后焚尸的鉴别 4、电流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5、电流损伤的法医学鉴 6、雷击伤的形态学改变 第一节 烧 死 以火焰、高温固体、强辐射热、电火花等热源所致的损伤为烧伤,因烧而死亡者称为烧死。 由高温液体或汽体所致的损伤后果称为烫伤,因烫伤而死亡者称为烫死。 一、烧伤的程度判断与面积估算 一度烧伤:皮肤红斑--40~50℃时发生 二度烧伤:水泡--50~70℃时发生 三度烧伤:坏死--65~70℃以上发生 四度烧伤:炭化--于火焰中长期烧灼后形成 烧伤分度法 轻度烧伤:二度烧伤面积9%以下 中度烧伤:二度烧伤面积10~29%; 或三度烧伤面积不足10% 重度烧伤:总面积达30~49%; 或三度烧伤面积10~19%; 或二、三度烧伤面积虽达不到上述百分 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 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特重烧伤:总面积达50%以上; 或三度烧伤面积20%以上; 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二、高温所致的全身反应 1、烧伤后全身反应取决于烧伤的面积和深度 2、并发症多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三、烧死的形态学改变 (一)体表改变 1、衣着残片 2、皮肤烧伤:典型的生前烧伤可伴有明显的充血反应。 3、尸体重量减轻,身长缩短:多见于严重烧伤及炭化尸体。 皮肤烧伤 4、拳斗姿势:全身被烧炭化时,肌肉遇高热而凝固收缩,由于屈肌强于伸肌,所以四肢常呈屈曲状,类似拳击比赛中的防守状态,故称拳斗姿势(pugilistic attitude)。在死后焚尸也可形成。 5、破裂创:顺皮纹破裂的梭形创口,酷似切创。 6、眼睛改变:在外眼角形成未被熏黑的“鹅爪状”改变,称为外眼角皱褶。角膜和结膜囊内无烟灰和炭末。由于双眼紧闭,睫毛仅尖端被烧焦,称为睫毛征候。 (二)内部器官改变 1、呼吸系统: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是生前烧死最确切的证据。 2、心血管及血液的改变:血液含HbCO可高达50~70%; 3、其他器官的改变 拳斗姿势 呼吸系统改变 4、硬脑膜外热血肿:与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鉴别。 5、继发性改变 五、烧死的法医学鉴定 法医学工作者检查火场中发现的尸体,需参加解决下列问题: ①现场勘查 ②尸体剖验 ③血液化验 ④鉴别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 ⑤确定死亡原因 ⑥确定死亡方式 ⑦尸体的个人识别 ⑧分析着火的原因与火源 (一)现场勘查 1、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2、寻找火源及收集引火物 3、注意特殊气味 (二)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 主要依据有无局部或全身生活反应。 (三)死亡原因与死亡机理 1、引起窒息原因:主要是火焰及烟雾,其次是CO和其他有毒气体。 2、烧伤致死机理:创伤性休克、高钾血症、并发症和继发感染 3、火场中房梁、屋柱、墙壁等重物倒塌或死者跳窗所致的严重机械性损伤。 (四)死亡方式的鉴定 多数烧死属于灾害事故。自杀和他杀者少见,但利用火烧而焚尸灭迹以掩盖其杀人罪行者较常见。 (五)个人识别 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 第二节 冻死 低温所致体表局部损伤称为冻伤。在寒冷环境中,个体保暖不足,散热量远超过了产热量,越过体温调节的生理限度,严重影响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引起的死亡,称为冻死。 一、发生条件 (一)地理及环境因素 (二)机体因素 1、年龄与性别 2、酒精或药物 3、饥饿、疲劳、外伤(特别失血后)、慢性病患者均易发生冻死。 二、冻伤程度及面积 冻伤 三、低温(﹤32℃)所致的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四、冻死的过程及死亡机理 1、兴奋增强期 2、兴奋减弱期 3、完全麻痹期 在低温下,血管扩张、麻痹、血流缓慢乃至停止所造成的后果。 五、冻死的形态学变化 (一)体表改变 1、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