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和p53表达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docVIP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p53表达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p53表达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p53表达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关系。 方法 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疑似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黏膜标本及胃镜活检采取的胃黏膜标本140例,分为胃良性病变(BGL)组29例、胃癌前病变(GPL)组47例和胃癌(GC)组64例,采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和快速尿素酶试验观察不同胃黏膜组织中Hp的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 结果 GC组和GPL组Hp感染率、p53阳性表达率高于B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Hp阳性患者p5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H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与细胞凋亡调控蛋白p53可能存在相互协同的关系。   [关键词] 胃癌;幽门螺杆菌;p53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b)-0038-03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高发恶性肿瘤,死因位居癌症第二位。细胞的过度增殖、异常凋亡是引起GC发生的主要原因,GC的发生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引起、多个阶段组成的复杂发展过程[1]。文献证实,GC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的众多相关分子密切相关,p53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但野生型p53仍存在发生肿瘤的可能[2-4]。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物,其是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病因子,且Hp感染与GC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探讨Hp感染和p53表达与GC发生、发展的关系,为研究GC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GC患者手术切除的胃黏膜标本及胃镜活检采取的胃黏膜标本140例,其中男83例,女57例;年龄38~69岁,平均52.5岁;经病理检查证实,胃良性病变(benign gastric lesion,BGL)组2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8例,胃息肉11例);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GPL)组4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2例,肠上皮化生14例,不典型增生21例);GC组64例。所有患者均未进行放、化疗及生物治疗。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Hp检测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thin-Starry染色法联合检测Hp,两者检测结果均阳性者为阳性,均阴性者为阴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中有一项阳性者退出试验。Warthin-Starry染色法结果显示,Hp呈棕褐色弯曲状,常位于胃黏膜表面或(和)胃小凹及肿瘤性腺腔内呈散在、密集或成堆分布。   1.2.2 p53检测 试剂由Dako公司提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S-P染色结果显示,p53阳性细胞为细胞核内出现棕褐色显色。每例随机观察10个高倍(×400)视野,计算阳性细胞率。阳性细胞数10%者定为阳性,≤10%或缺乏者为阴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Hp感染率和p53阳性表达率的比较   GC组和GPL组Hp感染率、p53阳性表达率高于B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3组患者Hp感染率和p53阳性表达率的比较[n(%)]   与BGL组比较,*P0.05   2.2 3组Hp阳性患者p53阳性表达率的比较   3组Hp阳性患者p5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H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3组Hp阳性患者p53阳性表达率的比较[n(%)]   与同组Hp(-)比较,*P0.05   3 讨论   GC最早生物学改变是胃黏膜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凋亡间的平衡失调。GC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正常胃黏膜因某些因素刺激引起浅表性胃炎,随着刺激加深逐渐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然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不断发展引起肠上皮化生,进而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最后导致GC发生。自1983年Hp从胃黏膜上培养、分离出来,Hp感染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GC发生、发展的关系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5-6]。本研究结果显示,GC和GPL的发生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GC和GPL发生的原因可能是Hp感染后直接侵袭胃黏膜,局部组织出现损伤,诱发组织发生免疫应答反应,促使组织细胞产生各种毒素及多种酶,引起胃黏膜出现萎缩、胃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