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头颈部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电针刺风池,颈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28例,并随机设中频电疗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96.4%,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中频电疗。
【关键词】眩晕;针灸;颈椎病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刺激颈交感神经,继发椎动脉痉挛,而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眩晕为主的一组症状,多在颈部转动时发生,可伴以颈枕部疼痛,颈椎旁有深压病,手臂麻木无力等。本人自2012年以来采用针灸配合中频脉冲电疗治疗颈性眩晕28例,并随机设牵引对照治疗组20例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4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均以眩晕为主要临床症状,头颈部活动时发生或引起症状加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7年;对照组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统计学处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的患者;②主要症状为眩晕,头颈部活动时诱发或致眩晕加重;③颈椎X线片检查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或存在椎间关节不稳;④按要求接受完整个治疗疗程的患者。
1.3排除标准①明确诊断为耳源性,位置性或中毒性眩晕的患者;②颅脑疾病、颈部外伤及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眩晕;③合并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不适合针灸或牵引治疗的患者;④未能坚持完治疗疗程的患者。
1.4治疗方法
1.4.1观察组患者俯卧位,根据患者穴位肌肉丰厚情况选取1-2寸毫针,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取凤池(双侧)、C2-7夹脊穴(一侧或两侧压痛点处)、合谷(一侧或两侧)、后快速刺入皮下,捻转提插,得气后接通电针仪,并以红外线照射颈部,距皮肤30CM,每天1次,10天1个疗程,休息1周,继续第2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2对照组患者坐位暴露颈部,采用电脑中频(透热)治疗仪治疗。将两个湿润电极片分别贴在病变颈椎节役两侧夹脊穴,打开电源开关,选择菜单1,将频率强度开关逐渐调节至患者耐受为度,每次20min,每天1次,10天1个疗程,休息1周,继续第2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5疗效观察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中颈性眩晕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能参加一般劳动,随访两个月内无复发;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但可因各种因素如过劳等而复发;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2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见表1,两组痊愈分别为78.6%和4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5%。
3讨论
颈性眩晕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灵枢·口问》篇记载:“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首次提出了眩晕病名。中医辩证理论认为“肝主筋,肾主骨生髓”,中老年人由于肝肾两亏,肝风内动,气血精髓不足,脑海空虚。又因忍受风寒湿邪,筋络不通,气血痹阻,精血不能上注于脑而发作眩晕。
穴位电针的作用机理是按人体经络循行,刺激俞穴达到气血充盈,舒筋通脉,同时通过电波刺激增强肌肉跳动,消除周围组织的炎症、水肿从而达到改善脊髓、神经根和颈部肌痉挛,增强肌张力,改善小关节功能的作用。凤池穴为椎-基底动脉通过部位,是治疗眩晕的重要穴位,中医理论认为凤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一穴通多经,阳维又可维系诸阳经,使气血循于脉道,而胆经属木,其气外发,针刺凤池穴可升发阳经之气,使之上注入脑,髓海得养则眩晕渐消。针刺凤池穴针尖向同侧目内眦时,其深面正对着同侧椎动脉,因此通过针刺的俞穴刺激可缓解软组织对椎动脉的压迫,解除椎动脉痉挛,改善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的血供,从而消除症状。夹脊穴皮下有肌肉和横突间韧带,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脊髓骨质增生的部分压迫了上述神经、血管等组织。针刺夹脊穴可能与调节交感、副交感神经有关,能调节人体功能,降低脊神经的应急能力,加强止痛镇静,促进血循环,调整肌张力和缓解血管痉挛[2-3]。合谷为止痛要穴,手阳明大肠经,本经循行有清热、凉血止痛的作用,针刺行气后止痛效果明显。学者龚素芬[4]报道针刺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取穴凤池(双侧)、C2-7夹脊等穴,治疗有效率100℅;张永臣[5]针刺夹脊等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5例,治愈46例,显效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方剂配伍理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中医药大学.docx VIP
- 数控编程与仿真实训(第5版)——电子全套PPT教学课件.ppt
- 沪教牛津版英语4A-M3U1-In-our-school:animal-school公开课课件.pptx VIP
- 急性荨麻疹-洞察与解读.pptx
- 融资分红合同协议.docx VIP
- 草莓状血管瘤血管瘤-洞察与解读.pptx
- 皮肤念珠菌病念珠菌病-洞察与解读.pptx
- 荨麻疹型药疹药疹-洞察与解读.pptx
- DB5305T 78-2022保山市牛油果园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docx VIP
- DB53_T 1089-2022鳄梨品种'哈斯'生产技术规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