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体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评估
[摘要] 目的 评估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回输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月合肥凤凰肿瘤医院生物免疫治疗中心治疗的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18例,采用自体单个核细胞制备CIK细胞,培养2~3周后给予静脉输注治疗。通过荧光活化细胞分选法(FACS)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状态、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疾病控制率(DCR),观察毒副作用。 结果 经培养后,CIK细胞扩增较好,达到预期质量标准。患者治疗后CD4+、CD8+细胞比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0分者27例,10~20分者29例,10分者36例;下降10分者26例。食管癌、胃癌、结肠癌DCR分别为55.26%(21/38)、64.91%(327/57)、65.22%(15/23)。无心、肝、肺、肾脏中毒反应。 结论 CIK治疗恶性消化道肿瘤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细胞免疫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抑制肿瘤增长,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生物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c)-0086-04
近年来,有统计认为全球癌症患者年发病率已达1200万,死亡700余万,其中消化道肿瘤约占60%。胃癌和大肠癌均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四大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而且这三种肿瘤的发病率在中国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上述肿瘤一直沿用手术,放疗,化疗的传统治疗模式。Schmidt-wolf等[1]1991年在国际上最先报道了具有高增殖能力和高细胞毒性的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具有较强的肿瘤杀伤活性。此疗法在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表现出明显优于其他过继性免疫治疗手段的强大优势[1-3]。该治疗常用的方法是将体外激活的患者自体免疫效应细胞经体外培养活化后再回输给患者,以杀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抑制或清除转移病灶,改善生存质量。本课题组近期将CIK用于消化道肿瘤临床试验治疗并将治疗效果进行了初步总结、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5日~2013年1月5日合肥凤凰肿瘤医院生物免疫治疗中心收治的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18例,临床病程为Ⅲ~Ⅳ期,治疗后观察、评估时间为1个月(截至2013年2月5日)。其中男8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7.1±11.3)岁,平均病程(3.00±1.56)年,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部分患者在行CIK治疗1个月前行手术、放疗、化疗(已做满疗程)或中草药治疗。治疗前行相应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彩超、生化系列,肿瘤标志物及CT、核磁等影像检查,以上患者治疗前均经三级甲等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病理诊断证实。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临床过敏史,治疗后复查时间为15~30 d。见表1。
1.2 治疗方案
参照原卫生部“人体细胞治疗临床研究质控要点”和中国免疫学会制订的“过继性免疫治疗癌症规范”,每例患者治疗1~4个疗程,每疗程回输CIK细胞5次(1次/d,连续5 d),每次回输细胞数不低于2×109,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1×1010。
1.3 CIK细胞制备及质量控制
包括:①单采机(CS3000,美国)采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②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③加入无血清培养基GT-T551培养液(宝日医公司,日本),调节细胞浓度;④加入已包被CD3单克隆抗体(100 ng/mL)的细胞瓶内,再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γ(INF-γ),培养24 h;⑤加入白介素-1α(IL-1α),补加白介素-2(IL-2);⑥每2~3天传代扩增培养1次,同时补充IL-2和INF-γ。视具体活化、扩增情况,CIK细胞一般在培养2~3周后进行回输,回输前3 d采用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做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内毒素等,确保培养体系中无致病因子污染及生长。其次确定培养物的质和量是否达标。
1.4 CIK细胞回输
视细胞生长状态,2~3周后做微生物检测(细菌、真菌、LPS,支原体等);流式细胞仪(FCM,美国)检测细胞膜标志。CD3+/CD56+细胞应占大多数;同位素释放试验检测杀伤活性;收集细胞、染色、镜检、计数(每次收集细胞数≥2×109,活率≥95%);尼龙膜过滤。细胞回输前先静脉滴注0.9%NaCl 50 mL,然后连接细胞悬液滴瓶回输细胞,每次回输细胞中加IL-2 30万U,10%人体白蛋白。采用输血器回输,约1 h细胞回输完毕,再行滴注0.9%N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