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常生活审美化:精神迷失下的视觉盛宴
【摘 要】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消除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在消费文化背景下,视觉大众化引发的生活狂欢改变了整个时代的美学主调,经由道德、审美转向找回失落的神圣性,找回对终极精神的敬畏,重建精神家园――灵魂的栖息地已经成为美学研究的新视野。
【关键词】日常生活 审美化 精神导向 视觉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I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198-02
以陶东风教授为首的研究者认为:“由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深刻地挑战了文艺自律的观念。乃至改变了有关‘文学’‘艺术’的定义,因而,以艺术与审美的自律为支柱,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艺学主导范式就面临深刻的危机,其囿于经典文学、坚守艺术自律立场已经严重阻碍文艺学及时关注与回应当下日新月异的文艺‘审美活动’。” ①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概念是以艺术和生活之间难解难分的直接联系为基础的,对大众审美性的肯定,一方面意味着对艺术源于生活的极度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艺术高于生活的根本辩驳。
在社会越来越走向开放、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日趋展开、后现代主义不绝于耳之时,审美满足的可能性正无限地扩大,感官审美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审美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艺术的范畴,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审美中心位置的艺术门类,如小说、戏剧、诗歌、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日渐萎缩。方兴未艾的则是一些新兴的被称为泛艺术的审美对象,如广告、时装模特电影、装潢、流行歌曲、选美比赛、环境设计等。德国美学家韦尔施也认为当今的艺术活动的场所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美术馆、音乐厅等与大众日常生活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他因此得出结论:“毫无疑问,当前我们正经历一场美学的勃兴。它从个人风格、都市规划和经济一直延伸到理论。现实中,越来越多的要素正在披上美学的外衣,现实作为一个整体,也愈益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学的建构。”②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习惯和生活方式直接构成该时代日常生活的总和,透露着文明程度和精神导向,美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审美已不再专属于艺术,审美性也不再是区别艺术与非艺术的根本要素。高雅文化与大众通俗文化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日常生活是一个审美感知的过程,而艺术则是一个审美理解和情感抽象的过程。如电影戏剧中的“丑角”之所以备受青睐,是与作家或演员粉饰加工的艺术手法有直接联系的,“虚实相间,真假难辨”,作为艺术的成品,并不需要接受审美主体的主观评价,既定的正面效果是透过“丑角”本身的喜怒哀乐获得。因此,在生活中的“丑”大多是表面的、浅层次的,而转化成艺术中的“美”才是深层次的、立体化的。
将生活的真实投影于艺术作品中时,其内容和形式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但是由于艺术自身具有的超现实性和丰富性,便产生了全新的审美意蕴,使得它比原型更富有创造性、更完美。如电影《美丽人生》的现实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上演了一幕波及全世界范围的悲剧,这幕悲剧沉重、严肃,处处充斥着鲜血、眼泪、悲伤、叹息……全然没有美感可言,令每个置身其中的人觉得窒息,喘不过气。然而意大利人罗布托?贝尼尼却以黑色喜剧的形式,出人意料地从陈旧的创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鲜的东西,这样的表现手法是罕见的,因此具有十分丰富的美感。
既然相对于生活来说,艺术更具有丰富的美感,那么在审美的意义上,日常生活并不能堂而皇之地坐上艺术的宝殿,在某种意义上,它只能作为生成艺术的审美对象存在。“艺术文化是对日常生活的提升,是为我们提供一条超越平庸与世故的精神通道。”③ 但凡一切伟大的艺术作品,无论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王尔德的《小王子》、钱钟书的《围城》、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等,它们的杰出之处是在精神上创建了一个乌托邦,展现了一个现实之中不可能存在的美好图景。相反的是,现实生活审美化恰恰是以还原现实,肯定现实为内容,以放弃超越、规避革命为前提的。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对艺术的一种叛离。
美学的存在,即在于对人类精神的救赎,尼采曾经明确地向世人宣告:“美学的价值判断必须在肉体的本能欲望当中重新发现其真正的基础。”④审美作为一种活动,离不开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作为审美对象的日常生活如果没有主体精神的精神参与,便不会具有任何实在意义。
而实际上,当杜尚第一次堂而皇之地将日常用品贴上艺术的标签,并携着命名为《喷泉》(Fountain)小便池提交到博物馆要求展出时,艺术的存在价值便产生了动摇,杜尚的这种造反精神一路过关斩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达达艺术纲领。紧接着的是波普艺术,汉密尔顿将它精妙地归纳为“以其‘通俗的(为广大观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时间解答的)/可消费的(容易忘记的)/便宜的/大批生产的’品质,成为了大众文化的同谋”。这种主张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课改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
- 新课改中师生教学关系的探索.doc
- 新课改中的作文教学改革分组竞赛作文教学法.doc
- 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 新课改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探究.doc
- 新课改后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建议.doc
- 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实现高效课堂.doc
- 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探究.doc
-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doc
-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品教师的心理素质探究.doc
- 2025年无人机低空医疗物资投放社会效益报告.docx
- 2025年再生塑料行业包装回收利用产业链重构研究.docx
- 《AI眼镜周边产品市场机遇:2025年终端销售与需求增长洞察》.docx
- 2025年坚果加工行业深加工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策略报告.docx
- 2025年通信芯片行业技术竞争与未来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生鲜电商配送冷链事故分析与预防措施》.docx
- 《商业航天融资新趋势2025民营卫星企业资本涌入估值分析市场动态》.docx
- 2025年能源绿色健康行业创新技术与市场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无人机低空医疗救援通信方案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烹饪机器人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