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译者的主体性看《长干行》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摘 要: 翻译对于传播国学经典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唐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其英译方面仍面临挑战,这源于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而选择的过程不可避免会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随着翻译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宽,译者主体性成为近年来译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庞德和许渊冲对李白《长干行》两种译本的分析,指出在古代经典的英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译者应该强化文化自主意识,充分发挥主体性。
关键词: 《长干行》 译者主体性 庞德 许渊冲
一、译者的主体性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出现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不仅开阔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还将翻译主体研究带入了研究者的视线中,译者的文化身份及其主体性问题自然成为其中学者们重要的研究课题。
“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达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它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1]。在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译者自身的意识形态,译者的翻译动机及目的,对原文本的选择,在具体翻译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等。
二、《长干行》及其译本的介绍
《长干行》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家喻户晓的一首乐府诗歌,整首诗歌一共十五行,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口吻,并以女主人公年龄的变化为时间顺序来记叙,刻画出了一位少妇的爱情和离别故事。诗中通过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和心理活动,描写出女主人公的性格和感情的发展过程。细腻缠绵的描写笔法,配合徐缓和谐的音节和形象化的语言,生动鲜明地表现了少妇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对幸福婚姻的热烈追求和向往。总之,《长干行》塑造了具有美好情操的青年妇女形象,体现了妇女们对于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渴望,艺术上又极完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因此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甚至将此诗翻译成英文。
庞德是美国著名诗人,其《长干行》的翻译在西方文学界影响很大,被推选为优秀译文之一,并在西方广泛阅读。他对这首诗的翻译独具匠心,不仅丰富了诗歌翻译的技法和理论,还极大地丰富了对意象派诗词的研究。美国著名诗人艾略特曾评价道:“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中国诗词的发明创造者。”由此可见,他在西方翻译界的地位非同一般。
庞德英译《长干行》(The River-Merchant’s Wife:A Letter)是他根据研究日本学与汉学专家芬诺洛莎(Fenollosa)的遗稿译成的。庞德通过对手稿的研究,对汉语诗词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虽然他不懂汉语也不通晓中国文化,但是他意识到汉语诗词之所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是因为“意象”是这些诗歌创作的基本准则。他认为在两种语言的翻译过程中,这种诗歌里的意象不会因为文化的不同或时间的流逝而逊色,相反会穿越时空,穿越文化[2]。
另一位译者是许渊冲,他是中国著名的古典诗歌翻译家。他翻译的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等在内的几十种文学古典诗歌英译本都拥有大批海内外读者。他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学名著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到近现代的黄兴、毛泽东等人的诗词、摘要,译成英语韵文及法语韵文出版。他提出诗歌翻译“三美”(音美,意美,形美)、“三化”(等化,浅化,深化)等观点,逐渐被译界接受认同。尤其是他提出的“三美”原则,已成为很多学者评判诗歌翻译的准则。许渊冲在翻译《长干行》时,也将“三美”原则贯穿整个翻译过程。
三、译者主体性在译本的体现
1.原文本的选择
作为美国一名意象派诗人创始人,庞德觉得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简洁,意象丰富,且中国古代诗人擅长使用意象,这与他倡导的意象美、简洁美及韵律美不谋而合。中国诗歌的诗意依靠文字及文字所焕发的各种境界的联想使这首佳作深受西方诗人的喜爱,曾先后多次被译成英文。其中庞德译的《长干行》在西方文学界影响巨大,曾被评论家誉为20世纪美国最美的译诗。相比之下,译届奇才许渊冲先生将中国唐朝诗人李白的《长干行》翻译成英文,则是想把中国文化精粹推向世界,为中国文化登上世界文坛宝座开辟道路。
2.意象的翻译
意象有广义意象和狭义意象之分。广义的意象是指整首诗烘托出的总意象,与意境相通;狭义的意象则指诗中的个别语词意象[6]。《长干行》全诗使用第一人称,以商妇的口吻叙述了自己与丈夫天真烂漫的童年、初嫁时的羞涩、新婚的喜悦,以及对丈夫远行后的思念。比如前两句中的“折花”、“骑竹马”和“弄青梅”几个形象词汇,生动地描绘出天真的男孩女孩幸福玩耍的场景。“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中的“蝴蝶”、“红颜”,则勾画出少妇独自一人坐在院里蝴蝶在她面前翩翩起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