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落笔点 让随文练笔魅力四射.doc
精选落笔点 让随文练笔魅力四射
摘要
依托文本,找准“练点”,将阅读和习作巧妙融合起来的随文练笔,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点睛环节,将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文本;练点;随文练笔;语用能力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在《落实新课标,变“四个不足”为“四个加强”》一文中,提出:“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增加结合阅读的小练笔”。随文练笔作为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点睛环节,已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并呈现出内容更加多元、形式更加多样、内涵更加丰富的实践趋势。依托文本,找准“练点”,将阅读和习作巧妙融合的随文练笔将使语文高效课堂的形成水到渠成。
一、技能迁移,体情悟道
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现有教材的选文都是精挑细选而来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或句式精美,或结构精巧,或谋篇布局独特,或表达手法精彩。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我们如果能迁移文本中的经典之处,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吸纳作者的表达方式,一定能让语言运用鲜活起来。
如人教版三年级《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为了让学生走近诗歌,喜欢诗歌,笔者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第二节的样式进行仿写: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
她把 ,
她把 ,
她陪着 ,
。
这样填空式的仿写,既可以达到训练的要求,又降低了模仿的难度。练习时,在我“这可是小诗人在写诗”的鼓励下,学生写出了不少精彩的“小诗”,如高雨葳同学的“小诗”: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
她把小草往绿里涂,
她把鲜花照得绽开了脸,
她陪着小朋友在学校学习,
听他们充满童趣的谈话。
学生第一次写诗尝到了甜头,写诗的兴趣倍增,在四年级上学期园地三的“日积月累”中有一首诗《雨中的树林》,这首诗共四节,清新活泼的笔调使多彩新奇的童话世界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教学时,孩子们兴致高涨,纷纷提出再当一回小诗人,要模仿这首诗的写法,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一首小诗。在孩子们的合理想象,大胆表述中,许多小诗诞生了。课堂练笔将技能的学习运用活化了,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和文本进行着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创造。
二、还原意象,精彩纷呈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技巧、语言情感的聚焦点,教学时可以以此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涵泳体悟,使语言饱满、丰润,富有生命活力。
教学《孔子拜师》,教师抓住“风餐露宿”一词设计小练笔: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段音响(雷电、风雨、野兽、蚊虫声),边听边发挥想象,一路上风餐露宿的孔子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学生静听思索,想象孔子一路的艰辛,有的写:这一路,高山险峻,天寒地冻……;有的写:这一路狂风暴雨,山路泥泞……;有的写:这一路,风吹日晒,病魔缠身……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具体描述:“呼――呼――凛冽的北风狂刮着,鹅毛大雪狂下着,孔子迈着艰难的脚步在雪中深一步,浅一步地走着。他的手被大雪冻得通红,就像一根熟透的大萝卜,满是老茧的脚都发麻了。但他没有退缩,依然迈着坚定的脚步走向前方。不知不觉,天色已暗,他好不容易才找到容身之处――一座破庙,他以冰冷的地板为床,以潮湿的干草为被,与蚊虫作伴,度过了难熬的不眠之夜。一觉醒来,他又马不停蹄地赶路了。”
这一课堂练笔,既让学生理解了“风餐露宿”的意思,又让学生感悟到孔子好学的品质,为了拜师求学能克服千难万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更进了一层。这个词语伴随着深刻体验,已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精神世界之外的异客了,而是深深地嵌入了学生的心灵,成为了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三、拨动情弦,放飞心灵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中才被点燃、激活。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创设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给予树》一文洋溢着美的情感、爱的奉献,闪烁着人文的光彩。为了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情感,我校的林新娟老师在课尾拓展环节时,在背景音乐中播放各种贫困、战争、灾难、无助的镜头,并配上动情的文字叙述,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有更多像小女孩这样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接着出示小练笔:给予是什么?给予是送出一个可爱的洋娃娃,让孤独的女孩得到快乐。
让学生学着这个句式写一写。交流时,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读着读着,竟成了一首小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