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视角下高校贫困生精神面貌现状探析.docVIP

和谐校园视角下高校贫困生精神面貌现状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谐校园视角下高校贫困生精神面貌现状探析.doc

和谐校园视角下高校贫困生精神面貌现状探析   摘要:“和谐校园”要求将高校看成一个整体,注意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保持其安定有序的状态。高校应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和爱护学生,强调其尊严,激发其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高校贫困生存在自卑、压抑、空虚、自我意识差、精神压力大等问题,影响校园和谐。对此,可以通过扩展资助方式、保证学生基本生活与尊严、提高学生技能、丰富学生生活、以爱的力量感染学生等方式,达到缓解和解决贫困生精神贫困的目的。   关键词:和谐校园;贫困生;精神贫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34-03   一、和谐校园与贫困生问题的相关性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当下“和”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念。胡锦涛同志曾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和谐是相对状态,具有整体性,强调以人为本。“和谐”理念要求把高校看成一个整体,各组成部分之间要相互协调,保持和谐有序状态;坚持“以生为本”,尊重人、爱护人,强调人的尊严,激发学生的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占据高校学生的四分之一,据统计,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285.15万人,高校贫困生527万人,占全部在校学生总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166.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2]随着资助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贫困生问题也逐步浮现,特别是“精神贫困”问题日益凸显。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建设“和谐校园”不容忽视贫困生问题。为深入了解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问题的现状,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本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以广西科技大学贫困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10份,回收109份,有效问卷109份。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形成了较为详细的报告。   二、贫困生“精神贫困”问题现状   1.家庭经济困难产生较重的自卑心理。2012年,广西科技大学有贫困生6094人,2013年,贫困生达到9379人,80%来自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农村。在学生的月消费调查中,200元以下占1.83%,200元-300元占23.85%,300元-400元占39.45%,400-500占29.36%,500以上仅占4.59%。申请贫困生资格,74.31%的人是为了帮助家里减轻经济负担,只有1.83%的人是为了通过贫困生资格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对于产生自卑、焦虑和忧郁的根源,认为源于沉重的经济负担的贫困生占42.20%,成绩不理想占17.43%,自认为前途渺茫占26.61%,还有15.60%的人是因为害怕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于贫困档案,64.22%的人不愿意公开,19.26%的人觉得有必要公开。在贫困生认定程序中,公开家庭情况是必要环节,17.43%的人因此加重自卑,而1.83%的人觉得羞耻。在家庭情况调差表中,关于家庭收入一栏,有2.75%的人由于自尊心和自卑心理,缩小和掩盖家庭贫困情况。   2.人际交往障碍而导致情绪压抑。对自身精神状态的描述,37.61%的人认为心情舒畅,充满生气,48.62%的人表示较有活力,而有11.92%的人觉得心情压抑,前途未卜。对生活条件比自己好的同学,21.1%的人表示会嫉妒,22.02%的人表示稍微有点嫉妒,7.34%的人表示“说不清”,53.21%的人表示不会嫉妒。在新环境中,贫困生在为人处事、人际交往等面临新的挑战。调查显示,只有29.35%的人认为自己人际关系和谐,而53.21%的人觉得较和谐,但是偶尔会出现矛盾,还有17.43%的人认为自己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1.83%的人认为自己与人相处不和谐,不善于处理关系。   3.学业和前途高期待值下的精神压力。知恩图报、饮水思源一直被大力提倡,在世俗观念重压下,贫困生被寄予厚望。调查显示,60%的学生因为害怕自己的表现不符合众人要求或者学业不够优秀而产生焦虑心理,这些学生中,30%的人为轻度焦虑,60.9%的人自认为有中度焦虑,还有9.1%的人自认焦虑过重,曾经为此失眠、焦躁不安。目前最大的心理障碍,73.39%的贫困生认为是学业不理想,14.68%的人对未来没有信心,9.17%的人害怕被人瞧不起。在学业方面,20.18%的人成绩优秀,可拿到奖学金,而51.37%的人成绩一般,还有17%的人有挂科或者重修现象。   4.自我调整能力差,生活单调而空虚。大部分高校贫困生能自觉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国家和社会的帮助,实现父母的殷殷期望。然而,也有部分学生主动性不强,自我意识较弱,主动性差,表现不尽人意。问卷中,56%的人认为自己学习不够主动,大多都是按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