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古典诗歌教学的“大道”与“幽径”.docVIP

进入古典诗歌教学的“大道”与“幽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进入古典诗歌教学的“大道”与“幽径”.doc

进入古典诗歌教学的“大道”与“幽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36-01   古典诗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宝,诗歌教学是文化的教学,美的教学,也应该是优秀人格的教学。   从古到今,诗歌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流传至今的文献和影视作品来看,古代的诗歌教学主要侧重在诵读与省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样的诗歌教学是建立在一系列客观条件上的,古代的学生在学校的全部学习内容诗歌,研究交流的是诗歌,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文史知识。诵读与省悟这种教学模式是适宜当时的。   与之相比,现在的诗歌教学如果还一味带领学生诵读,指望他们省悟,是跟不上形势的。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情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诗歌是文学样式之一,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是高考对学生语文能力考查的一个方面,教学不能离开这一点。完全的诵读对实际的考查目标来说是没有太大帮助的,而实际上,古典诗词的鉴赏,用古人的话说,不过情景二大端这是大道通途。但是,幽僻蹊径同样重要。   诗歌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读诗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技巧的传授是必不可少的。   教会学会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各类诗歌的情感和写作目的各不相同。通过不同诗歌篇目的教学归纳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让学生知道边塞诗的雄壮豪迈,陶潜《归园田居》让学生读田园诗的清新恬谈,刘禹锡《石头城》让学生感受怀古诗的冷清落寞;柳永《雨霖铃》让学生咂摸抒情诗的缠绵悱恻。   教会学会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映阶碧草自春色中的自在意与情方面的作用;内容方面的反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动静结合带来的艺术效果;修辞方面的比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用。   1.鉴赏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诗歌教学也遵循这一教学规律。如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就必须从诗人开始,这就好比时下的追星,很多情况下,大家是因为推崇一个歌星,而喜欢听他的歌。   教一首诗歌容易,让学生对一个诗人产生感情却很难。只有产生感情才能更好的理解一首诗歌甚至多首诗歌。   以教学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子,如果以解读这首词为重点,学生的收获只有几个典故和词人的愤懑。如果能培养起学生与辛弃疾的感情,那解读这首词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推及其它的辛词也不在话下。   如何培养学生对诗人的感情呢?其实,很多专家及老师都注意到了这个环节,具体的落实就在于,在教学步骤中都有作者介绍一步,有各类教学参考资料为证。但遗憾的是,我们的作者介绍过于学术化,机械化,丝毫激发不了学生的热情。   如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对辛弃疾的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又被 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作准备,因反对韩佗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年)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   这样的介绍,学生的印象就是壮志未酬,仕途坎坷,领会不到辛弃疾的人格精神。人物信息很多,不必面面俱到,抓住重要的一点,讲深讲透,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介绍辛弃疾,只需要将它的爱国热忱排山倒海的压向学生就可以了。例如:辛弃疾生于金宋乱世,北方人,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判贼的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料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弃疾大怒,跃马横刀,只身率数骑突人敌营生擒判贼,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这是1162年以前的辛弃疾,没什么诗作传世,因为他可以明刀明枪地与金人斗争,可以酣畅淋漓地与胡虏大战若干回合,他的爱国激情可以在杀敌中得到解放,不需要写作。1162年渡淮水归南宋后,朝廷并没有委以重任,要么授以闲职,要么就走马灯似的被调动。辛弃疾手里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1162年以后的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