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02諫逐客書.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2諫逐客書

 諫逐客書  李 斯 一、國學常識 (一)奏議類文體 釋名 奏議是古代朝臣向君王言事的公文。屬應用文兼論說文 異稱 1.先秦直稱「上書」或「書奏」,兩漢分為「章」、「奏」、「表」、「議」四類;而後有疏、彈事、策、封事等異名 2.宋代俗稱為「劄子」;明清統稱為「奏摺」或「摺子」 分類 章以( )、奏以( )、表以( )、議以( ) 策 對策:應詔陳言(上問下對,策士之制,始於漢)。分為「制策」、「試策」 進策:探事獻說「下獻於上」 例作 進策 教戰守策(宋?蘇軾) 表 陳情表(三國?李密)、出師表(諸葛亮) 疏 諫太宗十思疏(唐?魏徵) 書 諫逐客書(秦?李斯) (二)奏議類文章比較 篇名 時代 作者 對象 主旨 諫逐客書 秦 李斯 秦始皇 論逐客之過失,使秦王取消逐客令 ( ) 蜀漢 諸葛亮 劉禪 「親賢臣,遠小人」勗勉後主 「討漢賊,復舊都」自誓 ( ) 晉 李密 武帝 以祖母年高乏人奉養懇辭太子洗馬之職,武帝賞賜奴婢二人,郡縣供應祖母膳,密得終養 諫太宗十思疏 唐 魏徵 太宗 以十思進疏,說明人君當居安思危,積其德義 教戰守策 北宋 蘇軾 仁宗 國家承平時,須使民眾接受軍事訓練,而後才能處變不驚,臨危制亂 (三)駢文與散文之比較 文體 散文 駢文 別稱 古文 ( ) 時代 始於秦漢以前,復興於唐宋 盛於( ) 性質 無韻 ( ) 特點 樸實無華,蘊含教化 對偶工整,詞藻( ),音韻和諧,( )繁多 主張 文以明道 追求形式的美 駢文演進概說 起源 中國文字單音階孤立語特性產生之天然的對偶本質 秦漢 即有對偶句,如:李斯?諫逐客書 齊梁 聲律說興起:陸機?文賦;庾信?哀江南賦 唐代 駢文嚴格對偶,重詞性,重平仄,如:初唐四傑、燕許大手筆(燕國公蘇頲、許國公張說)、李商隱 清代 清代力追漢魏六朝,如:汪中、袁枚 (五)文字演變 使用年代 文字名稱 說 明 殷商時代 甲骨文 刻畫書寫在龜甲獸骨之上,又稱為卜辭 商周時代 ( ) 多鑄刻在銅器上,又稱( ) 周秦東土 ( ) 漢武帝末,魯恭王由孔子宅壁發現。又稱( ) 周秦西土 ( ) 全亡於晉代,今可見只有說文解字。又稱( ) 秦 ( ) 李斯作倉頡篇,取大篆省改,今全可見於說文解字之九千三百五十三字 漢 隸書 秦人程邈造。形體脫離六書原則 魏晉 楷書 後漢完備成體;唐開成石經使用文字 其他:1.草書初創於漢代,為書寫簡便而作,張芝善作草書,人稱草聖。    2.行書為最後產生之字體,約為魏之後出現,以晉王羲之最佳。 四、課文深究 主旨 力陳驅逐客卿的不當 脈絡 全文從開篇提出總論點,中間三段以正反對比加以論證,最後得出「逐客之非」的結論 筆法 秦王逐客之舉,本因「鄭國事件」而生,李斯身當被逐之列,諫逐客書卻隻字不提自己的委屈與牢騷,而是從秦國「跨海內,制諸侯」的戰略角度去看問題。通過援引史實,取譬眼前,說古道今,論人議物,深刻地闡明逐客的錯誤和危害,是所謂「高處立論,闊處行文」 段落分析 首段以( )法,道出逐客之非 次段列舉四位秦君用客卿成功的史實,論證重用客卿對秦國有利 (1) ( )用五子,并國二十,遂霸西戎 (2) ( )任用商鞅,舉地千里,至今治彊 (3) ( )任用張儀,散合縱,六國臣服 (4) ( )任用范雎,蠶食諸侯,以成帝業 第三段指出秦王看重「色樂珠玉」而輕忽「人民」(客),實非「跨海內、制諸侯」的方法。這裡以成就統一大業作為出發點,說明重物輕人,驅逐外來人才的錯誤,而「據海內,制諸侯」是秦王夢寐以求的願望,所以相當有說服力 第四段強調( )之理: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乃因不卻眾庶 末段總結( ):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 二至四段以正反對比手法,凸顯逐客之非 (1) 以秦王政逐客,對比四君之納客 (2) 以秦王政使物,對比用人之態度 (3) 以五帝三王不卻眾庶,對比秦王政逐客資敵 五、形音義比較 字形 字 義 詞 例 1. 制 控制 「制」鄢、郢 規模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第一冊?范仲淹?岳陽樓記) 掣、高舉 (ㄔㄜˋ) 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 2. 卻 退 「卻」坐促絃絃轉急(白居易?琵琶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