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解析版):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新课标).pptVIP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解析版):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新课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全国16套高考试卷共考查了16篇文言文,其命题特点有:   1.从选文体裁看,选文重点突出,体裁多样,呈现多元化的局面,以人物传记为主(有10篇),文言散文(有6篇)也占据很大比重。   2.从选文篇目上看,传记散文传主一律不选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文言散文一般也不选作者特别知名的篇目,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猜题、押题。   3.选文语言浅易,有较强的可读性,内容相对陌生,体现出考试材料的公平公正性。题材健康向上,主人公多为文臣武将,涉及为官清廉、爱护百姓等方面,凸显传主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所选材料涉及的主要人物虽不是一流出名的人物,但事迹极有现实意义,一般肯定赞扬所记人物,给考生以积极向上的启示。   4.从考查的形式上看,题型稳定,一般为3~4题的单项选择题,加一道翻译题,有的还有一道断句题。设题形式基本稳定,考点各有侧重,试题仍然分为客观题、主观题。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实词、虚词、信息筛选、分析理解、句子翻译、断句等,但各卷考查的考点不尽相同。大多考卷与2011年命题考查角度完全相同,如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福建、天津和重庆等卷,完全保持了考查的稳定性;而广东减少“文言断句”考查,湖北却增加了此考点,这些微调属于稳中有变。   5.在实词(虚词更不例外)考查上,能紧扣教材,真正体现出“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命题方向。先以安徽卷为例,考查的四个实词,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如:“笃”有“则刘病日笃”(李密《陈情表》),“向”有“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苏洵《六国论》),“委”有“委命下吏”(贾谊《过秦论》),“度”有“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廉颇蔺相如列传》)。   6.(1)主观题重点突出,百分之百考查了一直备受青睐的翻译题,分值多在8~10分之间。文言文翻译考查的实质是理解文言文,重点是语句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备考中,应尽量将每个单音节词译为双音节词;要具体落实文言文句子的现代文意思,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还有断句题。(2)客观题占多数,侧重考查文言文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其中,对“言”的重视实质是考查文意知识的迁移能力,对“文”的重视,主要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专题六 │ 新题精练  [答案]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 专题六 │ 新题精练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六 │ 新题精练  [答案] 如果那是个恶人,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评分标准:“苟”、“何有”、句意各1分) 专题六 │ 新题精练  (2)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六 │ 新题精练  [答案] 就懂得先生赏赐我一篇碑铭(文章),恩惠却遍及我们祖孙三代(的意义了)。我应当如何表达感激与报答之意呢? (评分标准:“赐”、“其”、“图”、句意各1分) 专题六 │ 新题精练  [参考译文]  去年秋天,有人回来,承蒙您赐予书信及为先祖父撰写墓碑铭文。我反复读诵,真是感愧交并。  说到铭志之所以能够著称于后世,是因为它的意义与史传相接近,但也有与史传不相同的地方。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而碑铭呢,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怕后世人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有的置于家庙里,有的放置在墓穴中,其用意是一样的。如果那是个恶人,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这就是碑铭与史传不同的地方。 专题六 │ 新题精练  铭文的撰写,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生者借此能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行善之人喜欢自己的善行善言流传于后世,就会勇于勤奋自立;恶人没有什么可记载的,就会感到惭愧和恐惧。至于博学多才、见识通达的人,忠义英烈、节操高尚之士,他们的美善言行,都能一一表现在碑铭里,这就足以成为后人的楷模。铭文警世劝诫的作用,不与史传相近,那么又与什么相近呢? 专题六 │ 新题精练  到了世风衰微的时候,为人子孙的,一味地褒扬他们死去的亲人而不顾事理。所以即使是恶人,都一定要立碑刻铭,用来向后人夸耀。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推辞不作,又因为死者子孙的一再请托,如果直接写死者的恶行,人情上就过不去,这样铭文就开始出现不实之辞。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时常要观察作者的为人。如果请托的人不适当,那么他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不正确,就不能流行于世,传之后代。所以千百年来,尽管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里巷小民,死后都有碑铭,但流传于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l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