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006酉山漫品.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006酉山漫品

酉山漫品 刘钊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一、郭店楚简文本复原上的一部成功之作 ——读《郭店竹书别释》 郭店楚简1993年出土,整理者只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简文的整理和校释。199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郭店楚墓竹简》一书,从此拉开了郭店楚简研究的序幕。 郭店楚简的整理出版与其它许多大宗古文字资料的整理出版速度相比,已经显得很快。不光是整理出版的速度快,整理者的整理水平也很高。又因为有裘锡圭先生的按语,使得这部初步整理的著作具有相当的高度和深度,这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考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郭店楚墓竹简》出版五年来,有关郭店楚简研究的成果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专著和论文的数量达到数百种之多。其中有考释字词的,有拼合简文的,有研究思想的,有研究哲学的,有研究学术史的,有研究简牍形制和制度的,总之,凡是能够想到的角度和思路都有相关的成果面世。一时间学术界不断掀起研究郭店楚简的热潮。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针对一批资料的研究能够进行得如此深入和广博,这在学术史上还没有先例。这既说明郭店楚简资料本身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学术界对这批材料的重视程度。这种在现代学术研究条件下对一宗资料进行的“大兵团作战”,所取得的成果自然是以往所不可比拟的。 在新近的研究成果中,陈伟先生的《郭店竹书别释》一书格外引人注目。此书作为李学勤先生主编的《新出简帛研究丛书》的一种,由湖北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 说此书格外引人注目,是因为在郭店楚简的研究队伍中,陈伟先生的研究成果一向以严谨踏实著称。几年来围绕着郭店楚简研究陈伟先生连续撰写了十几篇论文,或是对某一篇的校释,或是对简文拼合提出新的意见,或是对疑难字词进行考释,或是对整个文本的复原进行理论总结和探讨。每一篇都言之有物,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郭店竹书别释》就是以这十几篇论文为基础,经过补充修改连缀而成。 在简文基本拼合完成后,字词的考释就是简牍研究最基本的工作。楚简不同于汉简,会更多地遇见新的不认识的字形。而这些战国楚文字字形常常是诡异难识,使考释具有相当的难度。虽然郭店楚简中有一些著作同时有传世本存在,可以进行比照,给不识字的辨识带来许多便利的条件,但是没有传世本的简帛佚籍中的不识字形仍然不少。同时即使是有传世本存在的简帛中的疑难字,也存在着各种复杂的情况,一样需要进行考释才行。所以对于字词的考释,一直是郭店楚简研究中做得最多的工作。陈伟先生的《郭店竹书别释》中有许多考释字词的篇幅,其中有些考释极为精彩,已被学术界充分肯定,体现了作者对字形的熟悉程度和考释古文字的深厚功力。如在字形的考释中,对“杀”字的考释就是一个最为成功的范例。在郭店楚简中有如下文句: 孝之□,爱天下之民。(《唐虞之道》) 礼不同,不丰,不□。(《语丛一》) 爱亲则其□爱人。(《语丛三》) 其中“□”字本写作从方从虫,原释文隶定作从方从虫,读为“方”。但此字读为“方”,相关文句很难读懂。陈伟先生通过比较《说文》古文和《古文四声韵》所收“杀”字的字形,结合典籍的类似句子,指出这个字就是“杀”字的古文,在简文中应该读为“杀”。“杀”字在古代有“衰减”的意思。以上所引简文中的“杀”字就是用为“衰减”的意思。尤其是在传世典籍《礼记·礼器》中有“礼不同、不丰、不杀”的句子,与《语丛一》简文中的“礼不同,不丰,不杀”全同,更证明了这一考释的正确性。这一考释解决了文句释读上的一个大问题,使得相关的文句顿时涣然冰释,窒碍全无,所以一直被学术界所称道。 还如简文《老子》甲本中“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与?”中的“橐”字原隶定作从“□”从“乇”,读为“橐”,陈伟先生通过严密的字形比较认为此字所从的“乇”并不是“乇”而是“卜”,字本是从“□”从“卜”。这一字形分析无疑是正确的。其实这个字见于甲骨文,就是用为卦兆占辞的“繇”字,在简文中用为“橐”显然是音近借用。这一问题的解决虽然不关简文文句的释读,但是对字形的研究则有一定的意义。 对词义的训释也是《郭店竹书别释》一书的一大优点。如《语丛三》有如下一句: 通,哀也。三通,文也。 “通”字本从“同”,为“通”字古文。或读“通”为“恸”。陈伟先生通过与典籍比较指出,简文中的“通”字应该读为“踊”。“踊”指丧礼中为表示哀恸而做出的跳跃。通过与相关典籍的比较可知,陈伟先生的这一释读无疑是正确的。 还如《语丛三》说:“宾客之用幣也,非正内货也,礼必兼。”陈伟先生指出“幣”指聘享吊问中的礼物和祭祀时的祭品,“货”同于《礼记·少仪》“纳货贝于君”、《吕氏春秋·仲秋纪》“入货贿”中的“货”。这一解释很好地讲通了这一段文意。 《语丛四》说:“车辙之必(上从艸下从土)酭,不见江湖之水。”文中“车辙”之“辙”本从“曷”,或读“车曷”为“车盖”。“必酭”二字的训释也有多种说法。陈伟先生读“车曷”为“车辙”

文档评论(0)

zyzsa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