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015釋“琮”及相關諸字(一)
釋“琮”及相關諸字(一)*
陳劍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一、從戰國楚簡中的幾個字說起
近年陸續公佈的戰國楚簡中,有如下一些尚未得到確釋的字形:
A1、郭店《緇衣》簡16 A2、新蔡簡零:189 A3、新蔡簡零:484 A4、新蔡簡零:300
B1、《上博(三)·周易》簡14 B2、《上博(五)·鬼神之明、融師有成氏》簡8
C、《上博(一)·緇衣》簡9
A類字形皆上从“宀”,下从“止”,B類字形即A省去“宀”旁的寫法。C形从“辵”旁,左上“省去一撇”,“古文字中‘止’、‘辵’作為形旁可以通用”,“加‘宀’與不加‘宀’往往無別”,以上諸形並當爲一字異體。除去這些偏旁,上舉諸形中都包含一個共同的主要部分,當是其聲符。這部分在上舉諸形中的寫法也有變化,將其加以排比分析,根據我們已有的對戰國文字的知識可以確定,當以作形(B2的上半除去上端飾筆和靠右的一小橫筆)爲代表的寫法,最爲原始。類似的字形演變關係多見於戰國文字的“帝”、“朿”、“彔”、“平”和“巫”等字的不同寫法中,學者已經多有論述。
A1和C兩形皆與今本《禮記·緇衣》中“長民者衣服不貳,從容有常”句的“從”字相對應。郭店簡《緇衣》發表在前,研究者曾有將A1釋爲“適”、釋爲“夏”以及分析爲“从止倉聲”等意見。上博簡《緇衣》公佈後,李家浩先生指出,釋“夏”和分析爲“从止倉聲”兩說已經被上博簡《緇衣》的字形“所證明是有問題的,可以不談”。李家浩先生認爲,釋“適”之說從字形看有一定道理;單從字形來說,還有可能釋爲“逯”或从辵从“巫”之字。他指出,“從容”是一個叠韻連綿詞,A1的釋讀應該跟“從”字讀音相近結合起來考慮。他據此主張A1和C所从的聲符是“彔”字之省,A1和C爲“逯”字的異體,“逯”與“從”音近可通。
A1和C應當與“從”字讀音相近這一點,爲後來發表的上博簡《周易》所進一步證明。見於《上博(三)·周易》簡14的B1,與今本《周易·豫卦》九四爻辭“朋盍簪”的“簪”字相對應。馬王堆帛書本對應之字作“讒”。劉樂賢先生指出,“從古音看,‘從’是東部字,‘讒’、‘簪’是侵部字。而楚地出土文獻中東(冬)部字常和侵部字通假”,故B1可以看作A1和C的異構,B1和“讒”、“簪”應是因音近而通假。馮勝君先生也指出,今本《周易》的“簪”字“陸德明《經典釋文》引荀爽說一作‘宗’”,而A1和C“在簡本《緇衣》中讀爲‘從’,‘宗’爲精紐冬部字,與‘從’讀音相近(從,從紐東部。精、從均爲齒音,冬、東二部關係密切),所以荀爽所說當有所本。”魏宜輝先生又補充論證說:
今本《周易·豫卦》中的“簪”字,《經典釋文》又引京房說一作“撍”,馬王堆帛書本作“讒”。文獻中有“朁”、“毚”諧聲互通的例子。《詩·小雅·巷伯》:“取彼譖人。”《禮記·緇衣》鄭注、《後漢書·馬援傳》引“譖”作“讒”。“宗”、“毚”也有諧聲通用的例子。《左傳·昭公三年》:“讒鼎之銘。”孔穎達《正義》引服虔云:“讒鼎《明堂位》所云‘崇鼎’是也。”可見,“”、“簪”、“撍”、“讒”、“宗”這些字是通假的關係,在《周易·豫卦》中所表示的應是同一個詞。這表明“此字與從音近”的思路是正確的。
魏宜輝先生贊同李零先生認爲郭店和上博《緇衣》兩形“好象都是從甬得聲”之說,並從字形上加以補充論證。
新蔡簡諸形辭例如下(釋文用寬式。後引甲骨金文同):
思坪夜君城A2瘳速瘥 零:189
城A4瘳速瘥 零:300
A3(塞/賽) 零:484
馮勝君先生指出,上引簡零:484“簡文雖然殘缺,但推想可能就是見於包山祭禱簡的‘皆速賽之’(200號簡)一類話的殘文”。新蔡簡甲三:22、59有“背膺懣心之疾速瘳速瘥”之辭,劉樂賢先生據此指出上引簡零:189和零:300的A字之義當與“速”接近,此可從。他主張A字讀爲“疌”或“寁”,並“懷疑這些字的聲旁可能就是‘疌’”。又謂“也可以直接读为‘速’”,“兩種讀法看似有別,其實並無實質差異”。對此馮勝君先生已經指出,新蔡簡零:189中A2“與‘速’連稱,讀爲‘速’的可能性其實是很小的”。魏宜輝先生又指出,將這些字的聲旁釋爲“疌”在字形上無據。馮勝君先生據李家浩先生釋字爲“逯”的意見讀爲《爾雅·釋詁》訓“疾也”的“屢”,魏宜輝先生主張讀爲同樣訓爲“疾也”的“驟”。史傑鵬先生在字形上信從李家浩先生釋“逯”之說,根據“很多上古在侯、屋部的字不但有‘聚集’的意思,還同時有‘急速’的意思”,推測“也許‘逯’字本身在當時的楚國才是真正的表示‘疾速’義的本字。”他不同意劉樂賢先生讀爲“寁”之說,同時又提出了另外一種看法:
更何况,就算因爲“逯”在《周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0 船舶标准汇编目录.doc
- 0 GENERAL (EVA).doc
- 0004秦“敬老思少”成語璽考釋.doc
- 0006酉山漫品.doc
- 0005“登轼而望之”的训诂与考古考察.doc
- 0010成语“首当其冲”新解.doc
- 0014关于“箭之初文”的补论.doc
- 0016釋“琮”及相關諸字(二).doc
- 0018帛書春秋事語補釋三則.doc
- 0007漢印文字校讀札記(十五則).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