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祖荫的“甜蜜事业”.doc
徐祖荫的“甜蜜事业”
干了一辈子养蜂事业,退休了也断不了把贵州养蜂发展得更好的念头,徐祖荫希望让养蜂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让蜜蜂给农民带来幸福。
5月5日,毕节市赫章县旅游事业局大楼4层,原本只有200个座位的会议室,挤满了300多名蜂农。这有点出乎徐祖荫的意料,他没想到现场会来这么多人。
大多数贵州蜂农都认识徐祖荫,他是国内知名的蜜蜂饲养专家,研究蜜蜂已有30多年,对贵州中华蜜蜂了如指掌。2005年从贵州省农业厅退休后,他开始办蜜蜂饲养培训,帮助更多的农民通过养蜂脱贫致富。
“有养蜂难题随时打电话给我”
下午2点,两鬓斑白的徐祖荫坐在了主席台上,身着黑色印花格子衬衫,头戴黑色边框眼镜,72岁的他精神饱满。
他准备了将近50页的PPT演讲稿,有中蜂知识的介绍、新式蜂箱的规格说明,也有常见的蜜蜂病虫害防治技术。
“梵净山有个75岁的老人,在家养了80多群蜂,去年收了400多斤蜜,每斤卖价在180元到200元,养蜂给他带来了近8万元的收入。”在培训开始前,徐祖荫说:“养蜂并不难,销售也不愁。现在省内的蜂蜜都是供不应求,基本都能卖到150元一斤。”
现场听众人数太多,饲养技术层次不齐,徐祖荫觉得更重要的是提起农民养蜂的兴趣,而收入是最直接的刺激。
“赫章蜜源条件不错,能产好蜂蜜。新式蜂箱不仅能提高蜂蜜产量,还方便管理。对于养蜂新手来说,常见的问题有三个方面……”
培训将近2小时,会场超乎想象的安静,300多双眼睛始终聚焦在徐祖荫身上。
“我家里的蜂箱经常发现绵虫,用了很多方法都清理不干净,有什么办法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我想尝试人工培育蜂王,有哪些技术要领?”
……
培训结束后,蜂农们仍然问个不休。
“我建议你尝试用新式蜂箱来养蜂,这种蜂箱方便清理,能有效解决绵虫问题。”“人工培育王台,最主要的是适应蜂蜜的习性,要在外界蜜源条件好的时候进行……”徐祖荫为蜂农一一解答疑问。
随后,他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大家:“以后遇到任何难题,打这个电话就能找到我,我一定会为你们想办法解决。”
“农民能靠养蜂致富,我很高兴”
徐祖荫在贵州省兽医研究所工作时,研究方向便是蜜蜂,积累了丰富经验。1983年,他调任贵州省农业厅,主管全省的养蜂工作。
工作职位的改变让他意识到要改变工作重心,将理论科研转变成推广养蜂技术。
在他的主持下,贵州养蜂业提出“模式化养蜂”概念,《贵州省意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和《贵州省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相继出台,同时在全省建立了3个蜜蜂基地,作为科学养蜂技术的典型示范。
“科学养蜂,要让农民能真正掌握技术。”徐祖荫制定技术规范的目的是让蜂农遇上难题能有据可查,把科学实验得出的结论变成实际可操作的技术要求。
从省农业厅退休后,他被特聘为贵州蜂产业研究员,继续为各地蜂农开展蜜蜂饲养培训。在他看来,制作技术规范也好、办培训班也好,都是为了推广技术,让养蜂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
赫章的培训课结束后,徐祖荫又马不停蹄的赶往纳雍县,那里还有一群蜂农在等待着他。
两年前,徐祖荫曾到纳雍举办一场培训。如今,当地的蜂群数增加了5500群,单群蜜蜂产蜜量也有大幅提高,还出现了40多位养蜂专业户。
寨乐乡双山村鸿森养蜂场,现有139群蜜蜂。蜂场主李军从2013年开始养蜂,现在成了养蜂专业户。根据李军估算,蜂场今年能收蜜1200多斤,能得到大约15万元的经济收入。
走到蜂箱前,徐祖荫开始观察蜂门处的蜜蜂:工蜂来来去去,回巢时后足都带满了成团的花粉。
站起身掀开蜂箱顶盖,未戴任何防护设备的徐祖荫把手伸进蜂箱,轻轻的提起蜂巢框,金黄色的巢脾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蜜蜂。受到惊扰的蜜蜂飞出,绕在他周身嗡嗡作响。
为了看得仔细,他又凑近了一些,眼睛盯着巢脾,从最外层的蜂蜜区、花粉区,再到中心的产卵区,一寸一寸观察蜂房情况。这个蜂箱中有8个巢框,每一块他都这样观察。
“这群蜜蜂不错,工蜂采蜜积极,蜂蜜和花粉都不错,蜂王产子也积极。”徐祖荫笑着对李军说:“你的养蜂技术已经不错了,蜂场管理也到位。你的‘甜蜜生活’,我都羡慕啊!”
“想让贵州养蜂业变得更大更强”
让徐祖荫感到欣慰的是,随着市场上蜂蜜的走俏,养蜂产业得到了不少地方政府的鼓励,这为他推广养蜂技术提供了不少便利。
最开始他做过自己的养蜂企业――徐纯记精华蜂业园,从蜂农手中收取最好的土蜂蜜,通过杀菌消毒等系列加工后,再销售到市场上。
他说,当初的想法很简单。“贵州蜂产品有优良的品质,我们要做出贵州自己的品牌。同时我还能给蜂农提供销售渠道,免去他们养蜂的后顾之忧。”
做到后来,徐祖荫发现一个企业的力量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