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心脏手术后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伤口裂开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docVIP

1例心脏手术后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伤口裂开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例心脏手术后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伤口裂开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doc

1例心脏手术后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伤口裂开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1例心脏术后(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肺部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a)及铜绿假单胞菌(PA)]、胸部伤口裂开、呼吸机治疗98d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严格遵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标准预防原则,运用聚酯泡沫敷料对气管切开处换药;采用负压封闭辅助闭合(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实施负压伤口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技术对裂开伤口治疗;30°侧卧更换体位法预防压疮;充气压力泵预防下肢血栓等技术理念。结果 患者肺部感染有效的控制,气管切开处及胸部伤口愈合;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对心脏术后MDROs感染及胸部伤口裂开机械通气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适时应用新医疗新技术,可明显防止交叉感染,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心脏手术;MDROs;伤口裂开;气管切开;护理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简称MDROs)是指细菌对3类(如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不敏感(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抵抗、中介或者不敏感)[1]。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病死率高,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2]。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医院内最常见病原菌之一。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65岁,以活动后心慌气短22年,加重2d之主诉,以①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②冠心病之诊断收住。入院后积极完善各项治疗检查。手术时机成熟后,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顺利。术后第1d顺利脱离呼吸机,术后第6d出现呼吸费力及生命体征不稳定,再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第12d气管切开(气切)呼吸机辅助呼吸91d。术后第7d,体温高39℃,血象高,胸部伤口裂开,痰、血培养回报:Aba及PA,结合胸部平片,诊断为:肺部MDROs感染。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临床症状,联合抗感染治疗。肺部感染期间患者反复多次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烦躁不安、意识丧失、高热寒颤等一系列临床症。医护人员采取综合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最后患者康复出院。   2 护理   2.1隔离措施 根据我国制定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3]:预防与控制措施:科室在接到检验科电话回报MDROs感染,立即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因条件有限未将患者放置单间隔离),使用隔帘与其他患者相对隔离,悬挂蓝色隔离标识;床头床尾放置速干手消毒液,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履行标准预防原则,固定医护人员,固定常用诊疗仪器,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2次/d;排泄物先消毒再倾倒;患者用过的衣物、被服蓝色垃圾袋封装送洗;床单元、床旁设施等患者周围物品表面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擦拭2次/d;病区内所有物品表面每日擦拭清洁消毒;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清洁过滤网1次/月,病室空气消毒1次/6h,1h/次;遵医嘱定期行痰、血等培养。经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接触隔离原则,患者感染得以控制。   2.2呼吸道管理   2.2.1呼吸机 保证呼吸机正常运转,保持呼吸机管路通畅,保持气道湿化,呼吸机过滤网、流量传感器每周消毒清洗;呼吸机螺纹管更换1次/w,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更换下的呼吸机管道先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后送供应科高压灭菌消毒;加湿器每3d更换1次,温度维持在32~36℃范围内[4];湿化液采取小包装的灭菌注射用水每24h彻底更换;及时倾倒呼吸机管道内冷凝水。每天至少抬高床头30°2次,30min/次。研究表明半坐卧位,抬高床头30°~45°是预防VAP有效的措施,抬高床头30°~45°可有效减少胃内容物返流和误吸的危险。   2.2.2气管套管的护理 ①气管套管与呼吸机管道连接紧密;②气管套管系带固定良好,松紧度以能伸进一指为宜。若松紧度改变,须随时调整;③予气管套管的压力气囊充气,研究表明气囊压力?3.33kPa或保持在2.45kPa~2.95kPa,其对气管黏膜的压力性损伤减少到最低范围,推荐最佳气囊压力为2.45kPa~2.91kPa,该患者气囊压力维持在2.45kPa~2.91kPa之间,充气量5~8ml,每2~4h放气1次,避免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内壁,引起局部粘膜缺血坏死。   2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