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 绪论 翻译的性质与类型 什么是翻译?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翻译的本质是意义的转换,是释义。 翻译活动所涉及的因素: 作者(author) 原文(source text) 原文读者(target-text readers) 翻译(translation) 译者(translator) 译文(target text/translated text/target version) 译文读者(target-text readers) 翻译的类型 按文本类型分: 文学翻译: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科技翻译:科技报告、科技论文、自然科学课本 应用文翻译:广告、信函、合同、产品说明书、新 闻 按方式分: 全译:翻译全文,是翻译最基本的方式。 摘译:根据特定目的摘取、翻译原文的部分内 容,以利译文读者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 所需原文文献信息。 编译:“编辑译”的结合。 中国历史上四次翻译高潮 一、东汉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 二、明清时期的科技翻译 三、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西学翻译 四、改革开放至今的全方位的翻译 一、东汉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 中国佛典翻译事业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1. 汉魏西晋时代——译经的初创期 支谦 2. 东晋南北朝时代——译经的进展期 道安 3. 唐朝时代——译经的全盛期 玄奘 1. 汉魏西晋时代——译经的初创期 支谦: 名越,号恭明,生于洛阳,三国(汉末三国吴)时著名译经僧人。 在东汉、三国时期,中国的佛经翻译出现了直译(质)、意译(文)两种倾向,导致了“直译和意译之争”,即“文质之争”。 质派要求以质直求真,以朴拙作为译文的美学标准。文派则认为翻译应当辞旨文雅,行文要清丽欣畅,以经达义旨为原则。可见,早期的佛经翻译者就已经注意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问题,提出了内容真和形式美的论题。 直译: 代表人物是安世高和支娄迦谶。 安世高曾在华游历多年,通晓汉语,所以他的翻译能够比较正确的传达原义。唐代著名佛教文献学家智升称他的翻译“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 。但总体仍偏重于直译,有些地方拘泥于原本的结构,不免重复颠倒。 支娄迦谶的翻译则更是“弃文存质”、“了不加饰”,甚至不惜采用大量音译,比较难懂。 支谦: 对义理隐晦、文风过分朴素尚质的佛经译本不满,反对译文“尚质”的偏向,认为翻译时应该尽量减少音译,删略繁重,主张“尚文”和“尚质”要调和。 在这场中国翻译史上第一次大论战中,“质派”在理论上获得了胜利。在实践上“却是由文派最后成书” 。文派译法的胜利,是因为这时译经的需要已从知识分子的诉求转为普通民众的诉求,而文派译法正好响应了这种诉求,顺应了中国文化引进和利用佛教的新需要。 2. 东晋南北朝时代——译经的进展期 道安(312年-385年): 中国佛教史上著名高僧,净土宗初祖慧远之师。利用的佛教领袖身份,积极组织佛教经典的翻译。 首倡“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理论。 “五失本,三不易” “五失本”:佛经译文有五种失去(或改变)原经的本来表达方式的情况。 “五失本”,即: 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 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二失本也; 胡经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 胡有义记,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 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五失本也。 梵文经典翻译成汉文,在如下五个方面无法保持其原貌: 一曰:“胡语尽倒,而使从秦”,是说梵语的谓语在宾语的后面,译经时要把胡语(梵文等)的倒装句译为汉文(秦)的表达方式,即语法上应该适应中文的结构; 二曰:“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是说梵文经典文字喜欢质朴,但中国人讲究文采,为了迎合中国内地人好文的学风,必须把原为朴质的经语加以修饰; 三曰:“胡语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此指梵文经典叙事十分详尽,再三再四,反反复复,不嫌其烦,译经时删繁为简; 四曰:“胡有义记,正似乱辞,寻说向语,闻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梵文经典在叙述完一件事情后,往往有一个结尾,或1000个字或500个字,近似中国辞赋篇末总结全篇要旨的“乱辞”的义记,在译时略去不译; 五曰:“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以乃后说,而悉除此”,是说梵文经典在讲完一件事,讲述别的内容时,需重复前面所说,但译经时皆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绿色化学催化剂应用[精选].doc
- 绿色化学在化学工业上的应用[精选].doc
- 绿色催化剂[精选].ppt
- 绿色化学第1章绪论[精选].ppt
- 绿色催化剂介绍[精选].ppt
- 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 ppt[精选].ppt
- 绿色化工ppt[精选].ppt
- 绿色化学第二讲[精选].ppt
- 绿色化工研究进展[精选].ppt
- 绿色壁垒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精选].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