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墩果酸的微生物转化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齐墩果酸的微生物转化研究

齐墩果酸的微生物转化研究 1.立项依据 1.1项目的研究意义 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简称OA,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天然化合物,首先由木樨科植物油橄榄(Olea europaea,习称齐墩果)的叶中分离出来。该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齐墩果酸在中草药中有的以游离形式存在,如青叶胆、女贞子、白花蛇舌草、柿蒂、连翘。但大多数以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如人参、三七、紫苑、柴胡、八月札、木通、牛膝、木忽木[1]。 β-hederin 经已研究表明,齐墩果酸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护肝,解肝毒作用[2],降糖作用[3],降血脂作用[4],抗肿瘤活性[5],抗病毒活性[6]抗炎活性[7] ,但大多数活性较弱而没有实用价值;另一方面,齐墩果酸的水溶性很差,生物利用度低,这也大大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但是它的许多皂苷的生物活性比苷元有明显提高,如二糖皂苷β-hederin抗肿瘤活性远远强于齐墩果酸,而β-hederin所含有的a-L-吡喃鼠李糖-(1-2)吡喃阿拉伯糖结构片段则被认为对该类皂普的抗肿瘤活性有重要贡献。由此可知齐墩果酸的衍生物的结构与其生物活性有一定的关系,即存在构效关系。日本的Honda [8–12]等人随机合成并筛选了60多种齐墩果酸的衍生物。他们发现:当导入甲氧基、羰基、羟基或氰基官能团时,齐墩果酸衍生物活性能显著提高。 查阅相关文献得知,齐墩果酸的结构改造研究已经有多报道,也有进行糖苷改造的报道,但是这些报道多是根据其现有的官能团进行结构改造,如C-3、C-4和C-28位的结构改造,或者是在前者改造的基础上再进行改造。齐墩果酸母体结构上的官能团较少,可以说,从一方面限制了糖苷化合物的合成种类,给糖苷的合成增加了难度。另外官能团的种类与数量的局限,也是造成其水溶性差的原因之一。 微生物转化就是微生物将一种物质(底物)转化成为另一种物质(产物)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种或几种特殊的胞外或胞内酶作为生物催化剂进行的一种或几种化学反应。通过微生物的转化可以使物质的化学结构发生改变,主要是经过细菌的脱氢反应、水解反应、酰基化反应,降解反应、脱水反应,放线菌的羟基化反应,酵母菌的水解反应、还原反应,霉菌的水解反应、还原反应、脱水反应。使化合物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这些结构的改变可以获得一些通过化学化学方法难以转化出的物质,而这些物质可以成为一些药物生成的中间体。与化学合成相比微生物转化反应条件温和、公害少、设备简单、反应速度快,反应步骤少,对立体结构合成上具有高度的专一选择性,回收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微生物转化得到的物质,现已经应用到了多种药物的合成 [13]。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选取一种具有羟基化转化能力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转化改变齐墩果酸的化学结构。使其化学结构增加一个或者几个羟基,一方面可以改变其溶解性,另一方面为一些药物的合成提供中间体,同时通过结构的改变也能改变其本身的生物活性。对临床合理用药、扩大药源和研发新药都有积极的意义。 1.2研究进展现状及分析 1.2.1微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1864年巴斯德发现乙酸杆菌能将乙醇氧化为乙酸,1952年Peterson和Murray[14]应用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一步将孕酮11位羟基化,从而使孕酮合成皮质酮仅需3步,促使可的松问世,微生物转化才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至此发现微生物转化具有高度的立体结构选择性[15]、转化条件温和、设备简单、生产安全、收率高、成本低等特点。1958年,黄鸣龙教授等[16]用黑根霉使16a,17a-环氧孕甾-4 烯-3,20-二酮氧化引入C11a-羟基,从而开创了自薯蓣皂素合成可的松的7步法新路线。这是我国第一个用于甾体药物生产的微生物合成。朱关平[17]采用无毒黄曲霉菌株T-419(GCMCCO158),将在喜树中含量较高的喜树碱转化为10-羟基喜树碱转化率达50%以上,采用该法生产10-羟基喜树碱扩大了药源。马晶等[18]用刺囊毛霉AS313450,将甘草中的的甘草次酸转化为7β-羟基甘草次酸,主产物得率为875mg/g甘草次酸。刺囊毛霉AS313450能够专一性地对甘草次酸进行羟基化反应,这为研究甘草次酸药物开发及体内代谢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茅燕勇等[19]用刺囊毛霉AS313450对甾体化合物烯睾丙内酯进行微生物转化得到C11a-羟基烯睾丙内酯,转化率为53%。占纪勋等[20]用用两株真菌(刺囊毛霉AS31345 0、刺孢小克银汉霉AS 31340 0) 和一株细菌(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