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聂隐娘》里的儒、法、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刺客聂隐娘》里的儒、法、道.doc

《刺客聂隐娘》里的儒、法、道   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在大陆的第一部公映电影《刺客聂隐娘》,一上映便引起热议。艰深的古文对白,近乎于无的人物表演,以及看似无起伏的剧情推进,让很多等着侯导用长镜头和东方电影美学“造梦”的观众,真的当场睡着了。   取材自唐代传奇故事,以中晚唐“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为背景,聂隐娘的故事里,没有说出来的部分,比说出来的还要厚重得多。   实际上,聂隐娘非如传媒所言的新武侠的回归,这不仅仅是一个“杀手下山,杀不了人”的故事,而是一个放归历史视野,既讲政治又讲道德的故事,是杀伐决断的帝王术与黄老无为的帝王术之间微妙的博弈。它体现了唐朝中晚期,儒、道、法思想力量的对比。简言之,这是看似出世的侯孝贤,创作的一部入世的政治童话。   当然,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去向的思考――从土地捆绑、政治从属和家庭伦理关系中,挣脱了束缚的人(或女性或游侠或门下刺客)的命运去向。   政治权术:一个游侠故事的正确打开方式   放下侯孝贤长镜头的气韵之美和武斗场面不谈,《刺客聂隐娘》拍的不是一部武侠片,而是一部政治片。   聂隐娘是虚构人物,但相似的故事存在于中晚唐的藩镇割据中。故事对应的当朝者,可能是唐德宗或唐宪宗中的一位。“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权力衰败旁落,藩镇首领凭借手中的财权和军权对抗中央政府,地方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不可调和。所以,从中晚唐的唐顺宗到唐德宗、唐宪宗,均反对藩镇割据,并采取大力整顿土地和财政的中心策略。   不过,历史上在大手笔打压藩镇的“宪宗中兴”之前,德宗的“永贞革新”期内,曾有过藩镇的休养生息阶段。中央与藩镇的关系表面亲密,屡屡和亲,而内在矛盾蓄势待发。田绪、田季安时代的藩镇――魏博,就存在于这一时期。   魏博是安禄山势力范围中著名的河朔三镇之一。影片中,代表中央皇权的唐德宗之女嘉诚公主与代表藩镇外来势力的元氏,争夺魏博的控制权。魏博的实际控制者――田绪的小儿子田季安,既是嘉诚的养子,又是元氏的丈夫,是一个政治立场颇为微妙的人。   田季安是聂隐娘表哥,之前有婚约。出于政治考虑,田家要与元家结亲,田季安娶了田元氏,聂隐娘成为政治牺牲品。此时魏博与中央的关系还算和睦。嘉诚去世后,田季安与中央权力的关系趋于破裂,流放了嘉诚的一位旧部――聂隐娘的舅舅田兴。这让聂隐娘的父亲聂锋――另一位嘉诚公主旧部和藩镇保皇派十分为难。等待聂隐娘完成的,是一场为了权力,“剑道无亲”,姨妈杀外甥、表妹杀表哥的政治暗杀。   彼时,河朔的藩镇一直有训练刺客的传统。田季安的祖父、魏博的第一代藩镇田承嗣,就曾经指派刺客,暗杀了卫州刺史薛雄,吞并了薛雄控制的相州和卫州。   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充斥着“杀伐决断”的阴谋和帝王术,属于典型的权力斗争与政治暗杀的故事。代表保皇派利益,奉师命刺杀田季安的聂隐娘,与空空儿这样的藩镇刺客,实质上都只是中央与藩镇之间、藩镇与藩镇之间的暗杀工具。故事到此为止,聂隐娘被赋予的角色还只是门客,而不是一个义士或游侠。   止杀之杀:从欲杀到不杀的刺客命运   所谓“人之所欲杀”。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就有豢养刺客于乱世,进行政治或军事“刺杀”的传统。   封建社会每临乱世,以“仁爱”、“礼教”为根本的儒家思想,其统治地位一经打破,很容易就屈从于法家思想,而在“刑名之学”的法家思想中,清算异己、维护统治的严刑峻法与刺客暗杀之间,存在着暧昧重合的灰色地带,刺客的存在在特定时期被默许鼓励。聂隐娘这一类刺客应运而生是很自然的。   尽管片中的聂隐娘出身世家,是镇压藩镇势力的秘密武器,是保皇派的“自己人”,但在她身上,也在一定程度解释了唐代刺客们的出处。“安史之乱”之后,北民南逃,以田地为基础的户籍制度也随之崩溃。唐代宗时,以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不再“以土地控制户籍”,出现更多失去土地的流民,其中一些孔武有力者,便成为中唐刺客的群众基础,为地方割据势力所豢养。在王学泰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中,这样看待他们――仅仅是游民,缺乏“侠”的自觉,看重利益,容易被当成杀人工具――精精儿和空空儿就属于这样的刺客。   所以,从“人之所欲杀”变为“止杀”,是从对雇主完全效忠的“游民刺客”,向有是非判断的“义士游侠”转变的关键。但也极易被偷换概念,“止杀之杀”,可以是“用法律代替杀戮”,也可以是“杀一独夫贼子能救千百人。”   面对自己的前恋人和暴君表兄,一个正在自我觉醒中的刺客聂隐娘,就处于这样杀与不杀的矛盾中。   另一方面,所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虽然“侠”可以为君主所用,也可能反过来威胁到统治。刺客本身是不容于礼教和法律秩序的存在,所以以儒家和法家为统治理论的封建权力者,在利用完刺客后,是一定会“秋后清算”的。秦汉时期颁布的《游士律》就大大清算了一批刺客。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