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忠谱》人物形象浅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忠谱》人物形象浅析.doc

《清忠谱》人物形象浅析    摘 要:《清忠谱》中的出场人物数量大、种类全,分布在各个阶级。本文旨在汇总、归纳并分类分析这些人物形象,以体会作者的创作宗旨,并试图发掘其中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清忠谱;人物形象;分类    清初,受明清易代的影响,“历史反思”成为中国文坛一股强劲思潮。跨越明清两代的剧作家,“转而关注历史政治的风云,创作出了许多历史剧,参加进清初历史反思的社会思潮中来”,创作了大量的历史剧,如《千忠戮》《万里缘》《党人碑》等。    这些历史剧“或直陈亡明历史,或托意历史故事,借以指斥天启朝的腐败,悲悼朱明败亡和东林君子、民族英雄赴身国难,抒写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为了全面生动地展现历史故事,剧作家塑造了大量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全面地表现了明清之际的剧作家的价值取向。作为清初历史剧中的代表作,李玉等人创作的《清忠谱》立场鲜明地塑造了众多人物,我们将对他们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人物分类概况    《清忠谱》出场人物众多,其中大大小小有台词的或能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共有120个。我们可以按照角色立场将他们大致分为三类:正面角色(44人)、反面角色(63人)、其他角色(13人)。    正面角色(按出场顺序排列):周顺昌(生)、周妻吴氏(旦)、周家女儿(贴)、周茂兰(小生)、陈县令仆人(付)、周家管家(外)、陈县令(末)、周文元(丑)、颜佩韦(净)、颜母(老旦)、杨念如(末)、马杰(旦)、沈扬(贴)、文老爷(外)、魏廓园(末)、皇帝(小生)、陈家门子(丑)、周家门子苍头(净)、王节(小生)、刘羽仪(老)、和尚(付)、寇太守(外)、朱完天(末)、徐如珂(外)、杨大洪(贴)、左浮丘(小生)、禁子(杂)、长班(外)、杨英甫(生)、各色人9名(净、外、旦、丑、生、贴、付、小生、老)、文家门子(末)、赵伯通(付)、百姓4名(外、净、生、贴)。    反面角色(按出场顺序排列):陆万龄(末)、赵小峰(丑)、李实(老旦)、毛一鹭(付)、校尉2人(净、丑)、中军(外)、木匠(净)、家丁2名(外、小生)、魏忠贤(净)、小监2名(付、老旦)、监斩官(外)、刽子手2名(旦、贴)、校尉2名(丑、小生)、张差官(付)、李差官(净)、家丁(贴)、校尉2名(末、付)、苏州府快手(外)、公差3名(生、小生、老)、龚小园(付)、羽林将2名(净、杂)、小监3名(旦、贴、付)、巡捕官(小生)、锦衣卫刑狱吏(丑)、差役2名(旦、老)、倪文焕(付)、许显纯(丑)、观音庵林木僧(净)、小官(丑)、武士2名(末、老)、番子手2名(净、付)、小监2名(旦、贴)、禁子2名(净、丑)、差官(付)、刽子手3名(付、外、小生)、家丁4名(末、贴、小生、丑)、塘报(外)、飞骑(净)、河南道快手2名(末、老)、皂隶2名(外、净)。    其他角色(按出场顺序排列):李海泉(付)、轿夫2名(净、付)、龙树庵西崖师(小生)、舡家2名(付、内)、内监(末)、舡家(外)、公差(丑)、承差(小生)、天曹(外)、礼官2名(外、末)。    接下来笔者将分别对正面和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评价。由于其他人物没有特殊立场,笔墨也不多,本文将不赘述。    二、正面人物    《清忠谱》塑造最突出、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正面人物。作为明清之际的文人,李玉等人创作《清忠谱》的目的复杂多样,在这里我们不做具体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必然包含着宣扬“忠孝节义”的教化目的。在理学思想高压控制的明末清初,“由于他的剧作受到文坛名流的称赞而涉足上层文化圈”,为了迎合文人官绅的审美口味,李玉不仅将戏剧题材转向更加深刻的历史政治之事,更是将塑造人物形象的重心放在了正面人物身上,以此来宣扬传统儒家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因此我将重点分析正面人物形象。    代表着正义势力的人物,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为文人官绅,二为市民百姓。其中第一类共14人,第二类30人。    1.文人官绅形象    虽然文人官绅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也没有在反抗斗争中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但却被塑造成了斗争中的灵魂人物。其原因有二:一是主观上基于剧作家的文人身份和文人心态,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将笔墨着力于与自己有相同身份的文人士子身上,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二是客观上基于戏剧传统和观众需求,为了满足传奇中“一生一旦”的要求和上层观众的需要,主角必然只能定为周顺昌,而不能定为颜佩韦。具体细分这些文人官绅形象,还可以将他们分为“冲动型”“理智型”和“软弱型”三类。    (1)“冲动型”。代表人物周顺昌、周茂兰。他们的形象刚正不阿、疾恶如仇,敢与魏忠贤的恶势力作斗争,充满战斗精神。为了“整肃朝纲”、“奠安社稷”,他们不惜以身家性命来换取统治者的明察,从而达到消灭恶势力的目的。这种“文死谏”的精神代表着作者心中士人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