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胶培训教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啤胶培训教材课件

啤胶培训教材 主讲:陈献频 * * 一、硅胶的补强填充剂: 1、什么是硅胶的补强填充剂? 凡是加入橡胶中,能提高拉伸强度、 撕裂强度、耐磨性能的助剂,称为补强 剂,也叫补强填充剂。 补强性填充剂 补强树脂 可分为 细粒子炭黑 二氧化硅(白炭黑) 高苯乙烯 酚醛树脂 (1)炭黑: 炭黑是橡胶制品最有效的补强剂。它 不仅能提高橡胶制品的强度,而且能改善 胶料的加工性能,赋予制品耐腐蚀性、抗 撕裂、耐热、耐寒、耐油以及某些特殊性 能。(同时,炭黑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着色 剂) (2)二氧化硅(白炭黑): 白炭黑在橡胶制品中主要作为补强剂, 其补强效果超过任何一种其他白色补强剂。 用白炭黑补强的胶料可明显提高硬度、拉伸 应力、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耐磨性和粘合 强度,但可使胶料粘度增大,产生结构化, 减少流动性,并使硫化胶的永久变形变大, 弹性下降。 二、脱模剂: 脱模剂主要用于硫化胶件后橡胶制品的 脱模操作中。 硅橡胶中采用中性肥皂水(国外推荐使 用蒸馏水)。目前硅系列脱模剂,尤其是 乳化硅油,仍是主要脱模剂。 三、消泡剂: (1)、水: 水,当然最好是蒸馏水。为了消除胶料 内、模具凹纹间隙,窝藏和吸附的空气,水 份及软化剂挥发物,可以在混炼胶中加适量 的水。由于水的沸点低于硫化温度,因此胶 料入模后立即汽化,将模具顶起,放气时反 胶料和模具中的空气、水份、挥发物一起带 走,达到消除产品气泡和裂解的目的。 加水时间最好在填充剂加入后30~60S, 这时还有大部分粉剂未混入,只是生胶中混 入部分粉料,不会造成加水后滑落。一般加 水量为生胶的5%~10%。夏季多些,冬天适当 减少。 胶料加水后,模压硫化要注意:初压不 要一次压到底,目的是为了使模具内胶料逐 步受热软化,以增加流动性。同时,为了使 胶料内水份汽化,初压需10~5S(根据硫化 温度高低掌握)。加压时间过短,部分水还 没有汽化,过长会造成胶料表皮硫化,使制 品表面起绉,初压后立即松压,放气,最后 压紧硫化。 (2)乳化硅油类消泡剂: 注意选项准牌号和胶料品种, 最好先试验再采用。 四、硫化的三要素: 三要素包括: 1、温度 2、压力 3、时间 1、温度: (1)、超高温度硫化:由于温度过高, 胶料焦烧时间短,固化时间快,影响胶 料的流动性和粘合性,易出现缺胶,焦 痕、接头不良、尺寸超差、废边厚等质 量问题。 (2)温度过低:硫化速度慢,生产效率 低,经济效益受影响。 2、压力: (1)、压力过大:即造成浪费又易 损坏设备和模具。 (2)、压力过小:影响尺寸精度和 材料的致密性,影响产品的物理性 能。 原则上胶料塑性大的,压力宜小。 压力过大,容易将胶料过早挤出模腔, 胶料不致密或制品缺胶。产品厚、层 数多、结构复杂的,压力宜大,否则 产品不致密。 3、时间: (1)、时间过长:容易出现过硫,使 胶料物理性能下降,尤其是热撕裂性变 差。 (2)、时间过短:即出现欠硫、粘模 等质量问题,通常温度每升高10℃,硫 化时间可以减少一半。 五、压模硫化对操作人员的要求: 1、三按、三定、三对: 三 按 按工艺 按标准 按硫化工 艺条件 三 对 对胶料 对模具 对骨架 三 定 定时间 定温度 定压力 2、正确使用模具。 六、模压制品废品原因分析: 1、产品尺寸超差(厚度不均、外形超差、 图纸要求的尺寸超差): (1)、设备、模具的平行度不良; (2)、橡胶的收缩率计算不准; (3)、模具加工不良。 2、缺胶: (1)、半成品单耗不足,平板上升 太快,胶料没有充分流动, 或模具封不住胶。 (2)、模具的排气条件不佳,气体 占据胶料位置。 3、飞边超厚(分型处增厚,产品 厚度提升,产品超重): (1)、装胶量过大; (2)、平板压力不够; (3)、模具无必要的余胶槽。 4、气泡: (1)、配合剂受热分解产生的气泡; (2)、胶料加工中窝气、制品型腔中 的空气没有全部排出、缺胶、 局部压力不足、硫化时排气次 数少; (3)、模具排气条件差。 5、错位: (1)、模具制造精度和加工精度不够; (2)、模具定位不准。 6、启模撕裂: (1)、涂隔离剂过多,局部集中分层; (2)、启模太快,受力不均; (3)、模具结构不合理(棱角部分未倒角 或倒角不够,组装和分型不利零件 取出,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要求。 7、粗糙度太差: (1)、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不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