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刑法思想儒家化视角下重刑主义的演变.docVIP

封建刑法思想儒家化视角下重刑主义的演变.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封建刑法思想儒家化视角下重刑主义的演变.doc

封建刑法思想儒家化视角下重刑主义的演变   (融城律师事务所,湖南 长沙 410005)   【摘 要】重刑主义,源于法家思想,为战国时期、秦朝的刑罚思想。而秦朝的迅速灭亡使得统治者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刑法思想也走向了儒家化的道路,重刑主义思想逐步被仁政思想所取代。整体而言,虽然封建刑法仍体现重刑的特点,但是其思想之转变对于当今还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重刑主义;刑法思想;儒家化;刑罚   一、重刑主义——严苛而久远的刑罚观   重刑主义,指中国刑法中的严刑峻法的制度与思想。重刑主义源于法家,其哲学基础是法家所坚持的“性恶论”,在刑法作用的理论上坚持恐吓主义。就其内容而言,大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刑种苛杂;(2)罚不当罪;(3)肉刑发达;(4)死刑残刻。其具体体现为:   (一)在刑种方面,严酷而繁多   如《尚书大传》有云:“夏刑三千,周刑二千五百”,“夏刑则大辟二百,髌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殷因于夏,盖有损益。”虽这些史料记载的是秦汉之前的刑种,难以核实其所称是否精确,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当时的刑罚数量之多,刑种之严酷。秦汉之后,史料记载逐渐增多,我们可以从史料中得到更为直接的证据:“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程树德的《九朝律考》称,汉之刑罚有十五种,死刑三:枭首、腰斩、弃市;肉刑五:宫、刖右趾、刖左趾、劓、黥;髡刑一:髡钳城旦舂;完刑一:完城旦舂;作刑五:鬼薪、白粲、司寇作、罚作、复作;赎刑、罚金、夺爵、除名、夷三族、徙边、督;鞭杖;顾山;禁锢各一。   (二)在刑罚方面,罚不当罪   这既包括轻罪重罚,也包括殃及无辜。比如,殷代规定“路上弃灰者斩手”,也就是说,在路上污染环境的就要斩手,刑罚之重可见一斑。再如,《法经》中规定“拾遗者刖”,将侵占这一危害性较小的轻罪,配以斩足的重刑,可见刑罚之严酷。罚不当罪最为标志性的体现当属“株连”制度。自秦文公创制“株连三代”的刑罚制度,后世君王更是变本加厉,发展为“株五族”、“株七族”、“诛九族”,甚至于明代方孝孺因不肯为明成祖写登基诏,被株十族。这些都是严重违反现代刑法有关“责任主义”原则的,但在当时却是维护皇权的严酷手段。   (三)在肉刑方面,极为久远且毫无人道   肉刑的处罚依据在于同态复仇。奴隶社会时期,《周礼·秋官·大司寇》中记载:“司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由此可知,奴隶制五刑中,肉刑占了四种。尤其春秋战国时期,肉刑盛行,便产生了“履贱踊贵”的异常的社会状况。秦始皇时期更是有“劓鼻盈累,断足盈车,举河以西,不足以受天下人之徒”的记载。   (四)在死刑上,罪名繁多且手段过于残忍   首先,在罪名上,《周礼·秋官·掌戮》记载:“掌斩杀贼谍。”注曰:“斩以斧钺,若今之要斩也。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礼记·文王世子》记载:“狱成,有司谳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西周初死刑达到500条,后减少至200条。《汉书·刑法志》中记载:“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魏书·刑法志》记载:“于定国为廷尉,集诸法律凡九百六十卷,大辟四百九十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比凡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涉及罪名除了大逆不道、大不敬、不孝、杀人、抢劫、盗窃、强奸等传统重罪之外,还包括了监守自盗、乱伦行为。   其次,在死刑执行上,方法繁多而残忍。如:诛、戮、燔等;商朝创制了许多更为残酷的死刑方式,如:挖心、炮烙、醢、葅、剖、活埋、焚炙、刳剔等。《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的秦朝死刑包括:戮、弃市、磔、定杀、射杀、具五刑、腰斩、车裂、枭首、囊扑、凿颠、坑、绞、族刑等。   尽管从刑罚制度角度来看,各朝代都未能走出重刑思想的藩篱,但从刑法思想角度来看, 对重刑的批判从未停止,其中最具影响的当属儒法两家刑罚思想的激辩。   二、重刑主义的争辩——先秦战国时期儒法两家的论战   法家和儒家及其所秉承的三代时期的刑法思想都主张“以刑去刑”,“刑期无刑”。然而两者的方法截然不同。   (一)法家的刑罚观   法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重刑主义的代言人,几乎所有的法家都坚持严刑峻法。管仲曾说“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因而“赏不可以不厚,禁不可以不重”;商鞅认为“ 治国刑多而赏少,乱国赏多而刑少。故王者刑九而赏一,削国赏九而刑一。”;“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 此谓治之于其治也。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 此谓治之于其乱也。故重轻, 则刑去事成, 国疆;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 国削。”他还坚持“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韩非在理论思想上大体继承了商鞅的重刑思想,其在著书中写道:“刑胜而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