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老道外.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事中的老道外.doc

故事中的老道外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迷,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尽管生活在城市,却也对那个“谜”既无知又神往。老道外就是哈尔滨“谜”一样的存在,等待有缘人层层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沉默的铁桥   你愿意和我一同前行么?从防洪纪念塔往青年宫方向前进,不远处你会见到一座黑黝黝的铁桥。那是老江桥,原本是松花江滨州铁路桥,“老江桥”是哈尔滨人中流传的爱称,寄托着哈尔滨人对过往历史的怀念,也依托着无数过往移民对这片“处女地”的希冀。同时,老江桥将道里与道外分割开来,老江桥向中央大街(当时还称之为中国大街)一侧称之为里侧,故而,这一侧叫道里。而另一侧,与之对应称之为“外”,在铁道之外的地方称之为“道外”。   老江桥,是一个分界线,道里与道外、洋人与国人、繁华与昏暗都泾渭分明。道里道外,仅仅一桥之隔,却呈现出不同风格。道里这一侧,由于俄罗斯、白俄罗斯、犹太等欧洲移民的迁入,变得洋气和繁华;另一侧,道外,由于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安徽等关外的移民迁入,变得拥挤和热闹。时至今日,这样的“缝隙”似乎仍旧没有弥合的现象。甚至对于像我这样生活在哈尔滨的“80后”来说,道里是可以拿出来炫耀的门面;而道外,是一块想丢却总也丢不掉的遮羞布。   同时,这座有19个孔、全长1000余米的老江桥也是哈尔滨历史的见证者,既辉煌又黑暗。辉煌如1900年5月4日老江桥的隆重开工。它凝结着俄国工程师阿列克谢罗夫的智慧,更凝聚着数百中国劳工的辛劳的汗水。记得外公说过,当年大桥的落成,整个城市甚至东北都在沸腾着,欢呼着。辉煌下的黑暗如姚锡九,是哈埠当时臭名昭著的恶霸,也是江桥工程的黑把头。他贪婪地压榨“劳工”,像吸血鬼一样吸干每一名劳工的体力和工钱。甚至为在桥墩工程即将竣工的瞬间,下令把水下“沉箱”的排水管全部抽出,将从事水下作业的近百名劳工全部淹死。因果报应,随着1946年哈尔滨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哈尔滨人民政府对姚锡九等恶霸进行全市的公审大会,宣判姚锡九等人的死刑。子弹打出了哈尔滨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希望,枪声更是终结了一个黑暗的时代。而老江桥依旧默默的卧在松花江上,缅怀昔日的辉煌、注视当下的人们、窃想着自己的将来――孤独终老。   希望的关外   我们顺着老江桥向景阳街走去,直至景阳街的终点,这一段在百余年前是修建老江桥的劳工们居住的地方,也是许多“闯关东”汉子们挥汗的地方,更是受恶霸姚锡九欺压最深的地方。现如今,这一段的堤岸已经和道里的别无二致,现代化的楼盘也建得有声有色。2008年,随着张新建导演的电视剧《闯关东》的拍摄,那段清末民初的“移民潮”渐渐被人熟知,也唤起了东北、华北、甚至华中地区对那段激情又艰辛的历史的怀念。   雕塑“闯关东”伫立在景阳街终点的广场前,描绘的是这样的景象:闯关东的汉子和他的妻子幸福的推着小推车,似乎在不远处就是他们期盼已久的地方,而他们的两个孩子,一个带着行李开心地坐在推车上,另一个则和他们家的狗一起,跑在推车不远的前方,脸上依旧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可以想象对于闯关东的人来说,哈尔滨或着傅家甸,不仅仅是一个目的地,更是一片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地方。而现实终归是残酷,闯关东的汉子的小推车上坐着的是裹着小脚的女人,以及途径山海关所剩寥寥的行李。甚至闯关东的道路上有满面皱纹的老人,有还在吃奶的孩子,以及瘦的皮包骨头的土狗。他们从苦难中逃离,希冀着逃离苦难。他们向往着安定的生活,而生活在此将他们欺骗。他们的脸上似乎洋溢着看到希望的喜悦,终不知这希望和喜悦来的太短太浅,稍纵即逝。生活或者现实,让他们在这里停留、生活和死去;让他们也在这里学会坚强、隐忍甚至放弃。久而久之,老道外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区域:一种基于社会中下层的劳苦大众的生活方式,多种地域文化相互交织,五行八作盛行,帮派林立,虽在生活中挣扎,却总不放弃、不肯妥协,对于一些事物(尤其是“吃”)有着自己独特的固执的“讲究”,甚至略显得排外。   关外的傅家甸究竟是流淌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还是另一种形态的人间炼狱。我们后人不好揣测,因为有一些人在这里重新获得了神明的眷顾,更有另一群人也在这里再次被神明所遗弃。总之,闯关东的人们和他们的子孙一个世纪以来居住在这里,在苦难中生存下来并能在苦难中继续繁衍才是最大的希望吧。   百年的口味   对于生活在“傅家甸”以外的我们,老道外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无论是这里的建筑还是食物,甚至每家老店门前略有褪色幌子,都无比的新鲜。其实“幌子”,在老道外并不新鲜。“幌”原指窗帘、帷慢,正所谓“以帛明窗”。古时酒店用布旗招徕顾客,酒旗也称“幌子”。“闯关东”的外来移民从关内带来的不仅是自己老家那难忘的味道,更带来了“挂幌子”这样的形式。   在老道外人眼中,“幌子”不仅仅是一种招牌,更是一种对吃饭地方的分级。挂一个幌子,叫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