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入寻常百姓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飞入寻常百姓家.doc

飞入寻常百姓家   [摘 要]在古代,少林文化以讲禅说法、习武御敌为主要传播形式,出版物不多。现代的少林文化研究蔚成规模,传播媒介和途径多元多样。少林寺能够走向全球、走进大众世界,因缘在于它的文化属性、庞杂性和以武见禅的佛学品性。如何把少林文化在传播意义上不可避免的“入世”性与释家“出世”的立教宗旨结合起来,把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和慈悲宽容的教义精神贯通起来,从而凝聚成宗教文化当代传播的新范型,已成为今后少林文化传播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少林文化;古代传播;现代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08   少林文化体系庞大、包罗万象,而又自成一家、独立一门,成为我国寺庙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观。在现代文化产业中,少林文化积极开拓新的传播空间和传播形式,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少林文化古今传播的途径和因缘值得总结,时下一些论者的片面质疑也使这种总结尤显必要。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以期为少林文化的当代传播提供借鉴。   一、少林文化的古代传播   少林文化在古代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高僧讲禅说法,武僧习武御敌,文人墨客吟咏,学人自发研究等。   1.高僧讲禅说法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在少室山峰下的丛林中敕建少林寺,印度僧人跋陀遂落迹传教,一时四方学者闻风而至,徒众数百。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在少林寺修行,面壁9年,始创中国禅宗,并传法于二祖慧可。此后,禅宗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宗派,有别于印度佛教,少林寺也获得了“禅宗祖庭”称号。唐代武则天时期,与玄奘齐名的大德高僧义净,曾在少林寺重设戒坛,弘扬“有部律”。元代蒙哥汗八年(1258年),少林住持福裕参与了历史上著名的“戊午佛道大辩论”,战胜道教,使少林寺再次声名大振。   2.武僧习武御敌   少林僧人出于自卫和锻炼身体的需要,在中国传统技击术的基础上,自南北朝开始,经过唐、宋、元、明等朝代的研练,逐渐发展起了一种支脉繁多、精深纯熟的武术套路。历史上,少林武僧佳话频仍。隋末唐初,昙宗等十三棍僧解救唐王李世民,活捉王仁则,逼降王世充,使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明代嘉靖年间,小山和尚曾三次挂帅印征边建功;月空和尚也曾带领僧兵开赴淞江前线,抗击日本倭寇侵袭。至清代,福建九莲山南少林分院成为反清复明的大本营。辛亥革命后,少林功夫进一步在民间发展,各地纷纷建立大刀队、梭标队等,练武强身,在反清斗争中屡建奇功。又据传说,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和民族英雄岳飞,都曾得过少林真传;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曾到少林寺传授棍术。[1]这一系列历史故事使少林寺这一武林圣地声名远扬。   3.文人墨客的吟咏   “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沈?期《游少林寺》)中岳嵩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少林寺驰名天下的佛学,吸引着历代学士骚人前来寻觅拜访、流连交游、咏哦吟唱。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诗海中,与少林有关的诗词达二三百首之多。唐代如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李白、王维、岑参、白居易、刘禹锡、韩愈等,宋元如范仲淹、苏轼、元好问等,明清如李梦阳、袁宏道、清高宗乾隆等,都曾留下了精美的吟诵少林寺的篇章,为少林文化的传播增添了浓郁的色彩。   4.学人的自发研究   首当其冲的是高僧研究,以梁代惠皎《高僧传》为代表,第成系列,影响深远。次之,少林武学研究被神化和民俗化,如流传颇广的《少林拳术精要》,记载岳飞与少林事迹;明代武术家程宗猷所著《少林棍法阐宗》,记载西藏喇嘛在少林寺授武事迹;清末民初卢炜昌《少林拳术秘诀》(原载上海《天铎报》1911年),宣传反清情绪等。此外,以嵩山为名的方志类研究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如北魏卢元明《嵩高山记》(已佚);唐代卢鸿《嵩山记》(1卷),张景俭《嵩岳志》(3卷);明代燕汝靖《嵩岳古今集录》(2卷),隆庆年间陆柬《嵩岳志》《嵩岳文志》(8卷),万历年间傅梅《嵩书》(13篇);清代叶封《嵩山志:嵩阳右刻集记》(20卷),焦钦宠《少林寺志稿》,景日?《说嵩》《嵩岳庙史》等。尤其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时任登封县令的施奕簪主持编辑出版了有史以来第一部《少林寺志》(4卷),可谓集大成之作。   二、少林文化的现代传播   当历史走到近代与现代的交叉口时,少林文化的传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其原因有三:一是少林崇武,然此时火器逐渐取代冷兵器使之练武防身的作用大大降低;二是军阀混战,石友三在1928年火烧少林寺(史称“二八火厄”),使这座千年古刹蒙受自隋唐以来最惨重的一次浩劫,陷入凋敝;三是社会发展转型和新兴传播媒介的出现,也不断拷问着出家人的世俗底线。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受住种种考验的少林寺,重新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