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巡抚丘禾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远巡抚丘禾嘉.doc

宁远巡抚丘禾嘉   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袁崇焕出生于广东新莞,这让广东人梁启超先生非常自豪。他说:“吾粤崎岖岭表,数千年来,与中原之关系甚浅薄,于历史上求足以当一国之人物者,渺不可睹。”而“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于是,他自谦地说:“蒙虽不文,乌可以已,作《袁督师传》。”照此说来,贵州与广东相比,数千年来,与中原之关系更为浅薄。但在这块偏僻的土地上,倒也不乏人才辈出。与袁督师同时,而且就在袁督师奋勇抗清的关外那片战场上,也活跃过一位从贵州大山里走出去的抗清将领。由于他战功显著,在雄伟的山海关城墙上,至今还屹立着他英姿飒爽的戎装塑像。他,就是贵州人丘禾嘉。   丘禾嘉,字献之,贵州新添卫(今贵州贵定)人。丘家在当时可谓名声显赫,因为丘禾嘉还有个也很了不起的哥哥,叫丘禾实。丘禾实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入翰林院,这可是个殊荣,特别是丘禾实是“云贵两省士子入翰林院第一人”。丘禾嘉跟他哥哥一样,也走上了科考入仕之途,于万历四十年考中举人。   丘禾嘉与袁督师袁崇焕很有些相似之处。同为文人,袁崇焕好谈兵,而丘禾嘉呢,在《明史》其本传中,也说他“好谈兵”。好在,这两位文人都不是纸上谈兵。明天启年间,自称“罗甸大王”的彝族人安邦彦起兵造反,丘禾嘉不仅捐资造械,还组织乡勇与之对抗,并生擒安邦彦部下何中蔚,丘禾嘉的军事才能得到初步展示。   丘禾嘉万历四十年中举后,选派祁门教谕。这个职务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局长。后经贵州巡抚蔡复一举荐,迁翰林待诏。这是个闲职,皇帝有事就召你去办,无事,就呆着。有趣的是,四川人也曾把理发匠称之为“待诏”。当然,这称呼早已不用了。   明末战乱频仍。关外,后金(清)对中原大地垂涎已久,边关战事不断;黄河两岸,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烽火此起彼伏。内外交困,于是,军事人才便成了朝廷最急需的人才。1627年朱由检继位,次年改年号崇祯。崇祯元年,有人推荐丘禾嘉懂军事,上面就叫他写一篇军事策略的文章。崇祯帝看后很欣赏,当即授他兵部职方司主事。主事虽只是六品小官,但丘禾嘉毕竟是进入兵部(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工作了。   崇祯三年正月,辽蓟总督梁廷栋出任兵部尚书,以山海关总兵马世龙有违节制,而令丘禾嘉到其军中任监军。这时关外战局已经对明王朝极其不利,永平、滦州、迁安和遵化四城已被清军攻破,明军最高统帅孙承宗驻关门,与部下失去联络,蓟辽总督张凤翼的援兵未至,而顺天巡抚方大任年老体弱无法带兵打仗。在此紧要关头,是丘禾嘉打通联络,带兵进入开城。崇祯三年二月,清军来攻开城,丘禾嘉拼力死守,清军强攻不下,只得退兵。不久,清军又攻古治乡,丘禾嘉令副将何可纲、张洪谟、金国奇、刘光祚等迎战。在丘禾嘉的指挥下,明军一鼓作气,收复了永平、滦州、迁安和遵化四城,于是,丘禾嘉名声大振。   宁远原来设有巡抚一职,因原巡抚毕自肃在兵变中遇害之后,便废除了宁远巡抚这一职位,而以军事最高长官经略兼任。永平四城收复后,又议恢复宁远巡抚一职。兵部尚书梁廷栋便极力推荐丘禾嘉。梁廷栋的推荐得到批准,于是,从贵州大山里走出去的丘禾嘉被破格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宁远巡抚,并兼管山海关诸处。   然而,此时的明王朝已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梁启超说此时的明王朝是“君庸、帅愎、将疲、卒孱”。明朝末期,宦官当道,暗无天日。朱由检上台后,虽杀了权宦魏忠贤,但朝廷上下,散沙一盘。尤其可怕的是,文武大臣之间的窝里斗。战场上的将领一旦立功,就马上会遭到自己营垒里射来的冷箭。先后如此中箭的统兵元帅,就有熊廷弼、孙承宗,尤其是袁崇焕这些有才能而让清军畏惧的人。   我们的军歌唱道“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而与清军对垒的明军,不仅难保步调一致,将领之间也常明争暗斗。如任巡抚之职的丘禾嘉,在筑城乃至作战等方案上就和最高统帅孙承宗常有分歧。崇祯四年长山之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仅明军两员大将吴襄、宗伟不和,而身为抚巡的丘禾嘉也“屡易师期”。而巡抚丘禾嘉与总兵祖大寿,更显得水火不容:“禾嘉讦(揭发别人阴私)祖大寿,大寿亦发其赃私”。幸好在处理丘、祖之间的矛盾时,统帅孙承宗采取了“抑使弗奏,密闻于朝”的办法,未将他们的矛盾公开化。明军内部如此不和谐,如何能敌斗志正盛的清军?   但明王朝的最终灭亡,应当说,是灭在了明朝皇帝自己的手中。明末皇帝,实非一个“庸”字所能概括。就以对待自己的臣子来说,崇祯朱由检与清初雄主皇太极相比,一个是肚量如海,一个是残暴似狼。崇祯四年,明军总兵祖大寿困守大凌河城,孤立无援,在粮食吃光“人相食”的情况下,只好开城投降皇太极。投降后,祖大寿以自己的家属在锦州为借口,要求带兵攻打锦州。祖大寿一到锦州,马上又投入明朝阵营。即便这样,皇太极也没有为难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