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微草堂笔记的旨趣研究.doc
阅微草堂笔记的旨趣研究
摘 要:近世之学者,多将《阅微草堂笔记》一书和《聊斋志异》相比较,并强分伯仲,而观其结论,则多厚《聊》薄《阅》。然而二者在结构、手法、旨趣等等方面均有不同,恰之于将醋与酱油比酸,盐与味精比咸,以单方面的标准来品评二者,实不公允.。而要想弄清二者之藩篱,则必须了解二者各自之旨趣所在。现将我对于《阅微草堂笔记》之旨趣探究陈之于下,以就正于方家。
关键词:消闲 著书立说 表达渴望 魏晋小说
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347-01
献县纪昀,晚年圣遇颇隆,五掌都察院,三任礼部尚书,复拜协办大学士。又因其曾六主会试,门生遍朝野,一时间领袖儒林,天下学子望之若泰山北斗,莫不称颂。然而他晚年并未矢志于传统的著书立说,而是用十年时间写成了一部“不入儒家”的《阅微草堂笔记》,其中深意,耐人寻味。此书自问世以来,便 “纸贵”一时,后虽经时间沉淀,梨枣屡镌,仍不减其价,亦足可以证明此书的价值。
近年以来,对于《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研究内容多为创作主旨、叙事角度和艺术成果等方面,而对于此书的旨趣研究则相对薄弱,本文将就此来简述一些看法。
一、纪氏对于“怪力乱神”钟爱因素
近世研究此书,多是只注重找出其功用目的,谓纪氏乃借“怪力乱神”来达到教化、抒愤或者别的目的。然而为什么会选择此种手段来表达,则鲜有人提及,诸家往往忽视了纪氏本身对于鬼怪之事本身的钟爱。本文认为,纪氏对于怪力乱神的兴趣,是促成本书成书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重要性甚至超出“抒愤”“劝喻”等原因。
纪氏生于清朝初叶的一个一般的中层官僚家庭,并不是甲第连天的簪缨世族,其家财供温饱读书无虞,但不会与平民百姓之间有太深的隔阂,可以说,纪氏幼时的生活环境是颇接地气的。献县周遭,自古有传扬怪力乱神之说的民风,闲时人们以此为消遣和见识,我家乡和献县比邻,深知此象,而此风一直到网络时代之前仍是如此。在《阅微草堂笔记》的近一千二百则内容中,有三百余篇是关于家乡及周遭的轶事,例如献县史某篇、献县王生等[[1].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可以说,纪氏自幼便深受家乡好谈怪力乱神之说的影响,并对此深感兴趣。
另可佐证的是,纪氏25岁进京春闱未售,与平原董元度等“每怜同寂寞”,遂共耽乐于鬼怪之谈,昼夜为之,谈论到兴趣高涨的时候,纪晓岚甚至“璀璨莹双眸, 发囊露光怪”,如是种种,亦可以看出纪氏对于鬼怪狐妖之事的由衷喜爱。
纪氏此书,依本文所见,确如其自述是消闲原因,本书的撰写是《四库全书》工作已经进入收官阶段,他因“昼夜无事, 追录见闻, 忆及即书”,此原因合情合理。至于现在流行的抒愤、劝喻等原因,大多是诸家以意逆志造成的。在纪昀看来,“小说稗官, 自无关于著述”,在正统理念里,劝惩等功用目的并不是小说能够承载的,著小说能够“藏之名山”,大概是民国以后的事情了。
所以本文认为,此书的消闲目的是十分重要的,而消闲则源于其对于怪力乱神之说的钟爱,此钟爱可能是促成本书的最重要或者次重要肇因。
二、正统思想下的著述传世的心态
无关古今,著书立说都是文人士子的重要心态,孔子曰:“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焉”,而著书立说是不落此“疾”的重要手段,《左传》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朽”,“立德”“立功”是极少数人的专利,似乎只有“立言”可以惠及众者,所以古人十分看重“立言”。纪氏的生长轨迹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左右,所以“立言”之说时刻影响着他,尤其是他作为 “负天下众望”的文坛领袖,他又怎会甘心一世无作品传世。
纪氏尝言:“年命虽促,而沉酣典籍,密咏恬吟,能立言以传于后世,有桓谭五百年后之思焉。”又尝诗云:“思报国恩,惟有文章”等等,均能说明其心态。就在其临终时,还在向他的孙子纪树馨叙述着其生平想著成的三部书的梗概。可以说,著书立说的心态一直深深的影响着纪氏,并成为其抱憾终身的憾事。
本文认为,就是“未能覃研经训,勒一编以传于世”的心态和编排《四库全书》后“检点得意之作,大抵古人所已道”形成的不敢、不愿著书心态,再加上其消闲之所《滦阳消夏录》刚刚写成便流传甚广的成功,才促使其转向“不入儒家”的小说领域。
三、对于自己的观点和学识的表达渴望
《阅微草堂笔记》全文一千一百九十余则,内容十分庞杂,期间充斥着作者自己的观点表达。可以说,《聊斋志异》只是在结尾处通过“异史氏曰”来明目点评,而纪氏则是在文中随意抒发,十分广泛,几乎每一篇都有自己观点的抒发。
例如一篇,籍道士之口言:“儒之本旨,明体达用而已。文章记诵,非也;谈天说性,亦非也。佛之本旨,……道之本旨,清净冲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