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教学课件:《王好战请以战喻》(共51张)
(1)文中宾语前置句:良人未之知也。 (2)曾学过的宾语前置句: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余之人不余欺也 ④大王来何操 ⑤夫晋,何厌之有 * * 问题探究:文中“良人”的“餍足之道”是什么?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之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顾而之他” * * * * 指责社会上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连他们自己的妻妾对此都感到无地自容。 本则寓言内 容是什么? 辩“齐乞何能有妾妻?” 学生先按个人的理解谈看法,教师最后总结: 这是一篇讽刺性很强的寓言故事,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而文学的特征是合情未必合理。如果从理上分析,这个问题是荒谬的。但从突出主题和情节安排看,妻妾二人的互讪互助,表达效果要比一个女人自怨自艾更突出。 * * 第三则学习 * * 重点字词 1、 什一 2、今兹未能 3、请轻之 4、今有人日攘 其邻之者 5、斯速已矣 * * 十分之一 今年 形容词作动词,减轻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攘:窃取 斯:则;已:停止 * * 运用偷鸡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义却不能停止,来讽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符合道义却要等到明年才改变,显示宋国君臣不施“仁政”,不关心民生的道理 本则内容 是什么? 第四则学习 * * 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①卒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同 “猝”,突然 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 士兵 C初,鲁肃闻刘表卒 死 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整个 全 * * ②一 A谁能一之 统一 B用心一也 专一 C一鼓作气 第一次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一个 E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经 * * ③就 A由水之就下也 往 B金就砺则利 靠近 C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登上 * * 重点字词梳理 ①出,语人曰 ②卒然问曰 ③天下恶乎定 ④定于一 ⑤孰能与之 ⑥浡然兴之 ⑦今夫天下之人牧 ⑧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 ⑨由水之就下 * * 告诉 通“猝”,突然 何、哪里 数词作动词:统一; yú同“欤;yù参与;余义为yǔ如作介词、动词 然:形容词后; 之:动后助词,无义 夫:读“fú”,那;人牧:人君 期待 由:通“犹”; 就:流向 * * 文中用了怎样的寓言故事? 禾苗: 百姓: 遇暴政而痛苦 遇仁政而归之 百姓归附 大水流向低处 * *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反映了孟子主张要用“仁政”来获得民心,从而统一天下的仁政思想。 本则内容 是什么? 通观全文四则:孟子说理的方法主要是什么? “寓言和比喻” 关于“寓言”:一般认为,寓言就是带有劝诫或讽刺性质的故事,通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故事”是“宾”,“寓意”是“主”, 如何理解全文四则中的“宾”与“主”? * * 写法 探究 “寓言”和“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使抽象的变为具体; 使深奥的变为浅显; 比直接说理更美妙、更诱人。 * * 此外,孟子在结构故事、刻画人物、 叙述细节方面,都有相当高的造诣。 ※ 总结: 孟子设喻的特点 A、取材于熟悉的,喜欢的,具体的事物。“禾苗雨露”一喻中,孟子以禾苗比喻老百姓,以雨露比喻君恩,生动地表明君恩对老百姓的重要性,以及实行仁政的好处。“水之就下”一喻更是表明实行仁政,老百姓就自然而然归附。 B、取譬设喻,形象生动。 孟子论辩善于运用比喻。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挟泰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来说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别。用“缘木求鱼”来指出齐宣王企图以武力称霸天下是多么的可笑。 * * 探讨:你认为孟子的思想在当时在历史和现实中有什么意义。 提示:在那个诸侯争霸的年代,孟子的主张不会成功。仁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意味着排斥战争。孟子似乎是个理想主义者,认为哪个君主“明”,民自然就会归附他,天下自然就会归他所有。这一点上,他未免过低的估计了战争的作用,又过于乐观的估计了仁政的力量。兼并天下本来就是一项残酷的政治斗争,必然要付出血的代价。争霸,是国力、智谋、武力的综合较量,乖乖在家等着,有谁会拱手送上土地? * * 孟子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原因,而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一)配套课件:第三章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pptx
- 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一)配套课件:第一章章末复习课.pptx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第1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3.1第1课时.pptx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三)配套课件:第1章算法初步1.1.1.pptx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三)配套课件:第1章算法初步1.1.2第1课时.pptx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三)配套课件:第1章算法初步1.1.2第3课时.pptx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三)配套课件:第1章算法初步1.2.1.pptx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三)配套课件:第1章算法初步1.2.2.pptx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三)配套课件:第1章算法初步1.2.3.pptx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三)配套课件:第1章算法初步1.3.ppt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