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1单元第16讲考点2古代的经济政治.ppt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1单元第16讲考点2古代的经济政治.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1单元第16讲考点2古代的经济政治

史料三 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问题:根据所给史料总结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史料导读] (1)史料一主张重农抑商,理由是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 (2)史料二反映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并利用国家法令打击商人。 (3)史料三表明清政府严格管理手工业,限制出口,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史论总结]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从政府到民间均通行的思想,故A项错误;B项“皆”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明显错误。通过解读材料可知,当时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出现法律与实际背离的现象,所以选择D项。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吕氏春秋》认为统治者若重视农业,则“主位尊”“公法立”“死处而无二虑”,也即能巩固君主的统治地位,农民安土重迁,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A项正确。B、C、D三项所述与材料信息无关,且不是统治者政策的根本目的,统治者一切政策,根本上都是巩固自身统治。 [答案] A 归 纳 升 华 “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的异同 比较项 重农抑商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实施时期 始于战国时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 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 内容 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比较项 重农抑商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真 题 体 验 [解析] 材料考查的是雍正帝的重视农业的目的,强调重农意识只是表面现象,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关心百姓疾苦同样属于表现,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雍正帝“申饬官员无能”这不是目的,故C项错误;根本目的是通过关心百姓疾苦,稳定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 D [解析] 朝贡贸易主要是处于政治目的,展示了天朝威仪,故A项正确;朝贡国需要得到明朝的特许,才能来华贸易,故B项错误;各朝贡国贡期并不一致,故C项错误;政府在朝贡贸易中坚持“厚往薄来”,因此政府不以获利为目的,外国获利甚多,故D项错误。 [答案] A [解析] 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政府不鼓励海洋开发,故A项错误;宋代受理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崇拜,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不能表明其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D项错误。 [答案] C 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 ——摘编自《 清实录》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垦荒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清朝的垦荒政策)以及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1)问中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进行概括,依据材料中“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以及“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垦种”的信息从鼓励开垦、开垦区域以及对民生角度思考作答。(2)第一小问从材料中“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以及 “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的信息从新的农作物引进、人口与土地矛盾角度归纳背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围绕垦荒政策从社会矛盾、人口增加以及破坏环境等角度归结答案。 [答案] (1)特点: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