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课件第三节 罗杰斯自我.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罗杰斯自我理论 生平和著述 罗杰斯(C. R. Rogers, 1902—1987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一个封闭的宗教家庭, 早年攻读农业和历史。 1924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同年到纽约进入联合神学院,准备从事宗教工作。 因对具体教条产生怀疑。而转入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诊断 心理学, 1928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此后, 他一直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 的实践与研究工作。 1938年,罗杰斯在罗彻斯特协助建立了儿童指导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 1939年,他的第一部著作《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问世。在这部书中,他开始对传统的心理指示疗法提出疑问。 1942年,他在担任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期间,出版了另一专著《咨询和心理疗法》,公开提倡在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中采用非指示疗法,后来改称患者中心疗法。 1951年,他出版了自己的主要著作《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提出了人格及其变化理论,也称“自我理论”。 1959年,他在名为《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著作中,更加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我理论”。 1962—1968年,罗杰斯先后担任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和加利福尼亚州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等职。 1969年,他把他的理论推广到教育领域,发表了《学习的自由》一书,系统地阐发了人本主义的教育学观点。 以后,他又研究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问题,于1972年出版《择偶:结婚及其选择》。 晚年,罗杰斯的研究兴趣转移到交朋友小组方面,并完成专著《罗杰斯论交朋友小组》、《论人的成长》等。 一、现象学与自我概念 首先,罗杰斯从现象学意义上提出了自我概念,他认为自我概念包括具有“我”之特性的一切想法、知觉及其价值,是个人现象场中与自身相联系的那部分知觉及其附着的意义,它是个体看成“我”的那部分现象场。 自我概念是自我知觉与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包括(1)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及其与之相关的评价。(2)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与评价;(3)个人对环境各方面的知觉及其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评价 其次,罗杰斯继承了詹姆斯的观点,认为自我包括主我和宾我两个方面: —宾我是自我意识的对象,同时也是自我意识的本体,它通过接受别人(社会)对自我的有意识的态度系统而形成; —主我是自我的动力部分,是自我活动的过程, 再次,罗杰斯还根据他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与现实自我相对应的理想自我的概念: —理想自我是指个体按一定社会要求对自己最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观点,是他人为我们设定的或我们自己设想或期望成为的那个“我”。理想自我的实现即自我实现,就是指理想与自我概念完全一致,罗杰斯称在这种情况下即“成为一个人”或“变成自己”,是一个健康或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现实我则是自己所能意识到的真实自我。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二者之间差距过大将导致心理疾病;而二者在个体身上取得和谐一致时,则会引导个体人格朝向健康稳定方向发展。 研究方法——Q分类技术 由斯蒂芬森(Stephenson,1953)倡导用Q分类技术作为自比性研究(即对单个被试的前后测验结果作相关分析)或两个被试测验结果之间作相关分析研究时用。 罗杰斯认为这种方法很适合人本主义的人格模型,特别适合于自我概念研究而迅速采用。 一般有60-140张卡片,多数研究采用100张,每张卡片上 印着一句自我描述的话,通常的语句“我是一个快乐的人”,“我是一个善于言谈的人”,“我常感到害怕”,“我通常会先想到我自己”,“我喜欢人际交往”,“我常因愤懑招致麻烦”,“我从他人那里寻求支持”,“我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等 要求被试读每张卡片上的句子,考虑是否与自己相同,然后将它们分别放到从“真是我的特征”到“一点也不像是我的特征”的九个等级上。 在分配这些卡片时还要求被试按正态分布的原则确定各等级上应分到的卡片数目,即中间等级分到的卡片最多,两端的等级分到的卡片最少。这样既可以防止被试的反应定势,也有助于资料的处理。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比较常常运用Q分类 第一次按照“现实自我概念”来进行分类。然后,将卡片全部弄混,按照“理想自我概念”对卡片进行重新分类。 Q分类技术的缺点: —它是一种自比性研究,会引起被试的防御反应。有研究表明,有些被试作了防卫性分类,使得理想自己与自我之间的矛盾较实际的少,因而影响了研究的效度。 —它运用强迫性分配方式,容易引起被试的反感;要求被试检视100张或100张以上的卡片,也容易影响被试的注意集中和合作精神。 二、人格的发展的基础—自我实现倾向与积极看待 理论假设 1. 自我实现倾向:人的行为是由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着,机体以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方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