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保国材料公示-北京大学科研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姜保国材料公示-北京大学科研部

项目名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与修复的创新性技术及其应用 主要完成人:姜保国、顾玉东、孙玉山、劳杰、张培训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推荐单位:教育部 项目简介: 本技术发明属于骨外科学领域。 周围神经损伤常导致患者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依靠目前的外科技术在临床上仍存在许多治疗难点:神经断端的外膜缝合,在含有数千条神经纤维的混合神经断面稍有旋转时,会出现大量的纤维错接,从而影响神经再生的效果;神经缺损的修复仍然依靠切除自体的皮神经束桥接;严重损伤的神经由于近端不可再利用而失去修复的机会;尚无可促进神经再生的相关药物。本项目组经过近20年的努力,在缝合技术、缝合材料、神经延长技术及促神经再生中药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多项有突破意义的重要创新: 1.为解决周围神经外膜缝合时神经纤维错接的难题,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系统研究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自主研发出用于套接缝合的可吸收生物管桥;在专利技术支撑下,先后在啮齿类到灵长类动物体内进行大量实验研究,最终完成临床多中心前瞻性试验研究。证实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与传统神经外膜缝合技术相比:能够降低神经纤维错接率29.92%、手术操作简化省时、大幅度减少缝合端神经瘤形成、神经再生纤维数量及电生理恢复率明显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外膜缝合。由此产生了一项新的外科神经缝合技术,将替代沿用近百年的神经外膜缝合。 2.在小间隙套接修复神经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重要的科学现象:即周围神经再生时可发出的复数新生轴芽,在套接环境下可再生成熟,每条纤维可平均形成有效性再生的纤维达3.3条。这一重大发现改变了传统的神经再生修复1:1的理论,使由细小神经修复粗大神经成为可能。完成了对神经套接管桥进行外形改造,设计出直径不等的神经套接的杯口状套管。在此理念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神经转位修复技术,在大量动物实验基础上,系统提出了20多种创新性的临床周围神经修复方案,成功应用于临床,大大扩展了神经损伤的修复范围,为解决周围神经毁损性损伤的供体来源提供具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性方法。 3.针对周围神经缺损,从周围神经的生物学特性入手,在国际上率先探索依靠缺损的远近端神经延长来修复自身缺损的机制,在深入研究周围神经一次性可延长及缓慢分次延长的极限基础上,自主设计研发了周围神经延长扩张器,用于术中神经延长。实验结果显示,可在安全无损伤情况下,一次性延长神经近端10%、神经远端20%。在临床上用于患者的远端神经延长18例,患者效果达到无缺损直接缝合的疗效,开创了一个解决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 本项目先后获得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项目支持;共发表论文144篇,其中SCI收录杂志论文45篇;论文被引708次,其中SCI论文被引159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2项专利已完成转让,转让经费260万),实用新型专利3项(已转让,转让经费100万元)。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本组技术发明内容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3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治疗患者1600余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综上所述,该研究成果为临床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了新的系统的理念及创新性修复技术,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领域的重大创新。 主要完成人及技术贡献 姜保国 排名:1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对本项目本项目开展重要的指导者,对本项目主要技术发明中第二、四部分有贡献,周围神经临床替代治疗方案的主要设计者,提出一系列创新性临床替代治疗手术方案,指导临床开展创新性手术。对本项目对本项目主要发明点第一、二项有贡献,参与本项目用于小间隙套接缝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生物可吸收型甲壳质生物套管的设计、制作及其工艺优化,参与本项目用于神经替代修复时不同口径的杯口状套管的设计与制作。 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4.劳杰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对本项目对本项目主要技术发明中第二、四部分有贡献,作为主要实施者进行周围神经创新性替代修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在周围神经多因子共济理念下进行了激活态雪旺细胞的实验研究。 200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对本项目对本项目主要技术发明中第一、二、三部分有贡献,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应用甲壳质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大部分动物实验研究;作为主要参与者进行甲壳质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试验研究;作为主要参与者进行周围神经复数再生机制的研究;作为主要参与者进行了复方中药促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本项目知识产权类别 名称 国(区)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授权发明专利 引导和促进神经有效再生的部分脱乙酰甲壳质生物套管及其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