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开题报告51134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院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题目
甲基营养菌产CoQ10的发酵调控研究
1、选题的理理由、依据、意义、国内外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
CoQ10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是人体细胞代谢不可或缺的辅酶,被称为“心脏活力之源”。CoQ10在医学上是一种很好的临床生化药物,常用于肝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的综合治疗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在食品方面作为一种新型食品营养添加剂,具有增强体能与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同时CoQ10对延缓衰老和提高机体免疫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女性化妆品邻域[1]-[2]。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动植物组织提取法,国外多采用微生物发酵法[3]生产CoQ10。王丽霞等利用乙醇提取法从麦麸中分离提取CoQ10。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95%、料液比1:25( g/m l) 、回流温度70℃和回流时间80min。该提取工艺相对比较简单,为麦麸中CoQ10的提取分离提供方法[4]。蒋世云等对沼泽红假单胞菌J001产CoQ10摇瓶条件进行优化,最佳PH值为6.5~7.5,温度为28~37℃,碳源以NaAc较好,氮源以(NH4)2SO4和NH4Cl较好[5]。邵玲莉等对CoQ10生产菌株鞘氨醇单胞菌YZ0803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发酵时间为90h,250ml摇瓶装液量为30ml,而优化后CoQ10产量达192mg/l,提高了39.13%[6]。Ha等对A.tumegaciens KCCM 10413 产CoQ10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很影响因素中HP和溶解氧是关键因素[7]。微生物法[8]生产CoQ10具有经济、不受原料的限制、易大规模生产、分离纯化、产品活性好等特点。但由于受菌种、发酵工艺以及下游提取的工艺的限制,微生物法生产得到的CoQ10的产量不高,目前还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本实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甲基营养菌产CoQ10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工业化生产CoQ10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海燕.辅酶Q10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3,41(5):64-65.
[2] 李防赞,孙丽华.辅酶Q10功能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10:271-275.
[3] 郑毅,王娅,朱志春,邱婷玉,陈燕..发酵法生产辅酶Q10研究进展[J].海峡科学,2012,8:128-130.
[4] 王丽霞,张秀媛,刘坤,何扩.乙醇提取麦麸中辅酶Q10加的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发展,2013,34(16):49-51.
[5] 蒋世云,余龙江,筒艳.沼泽红假单胞菌J001产辅酶Q10摇瓶发酵条件优化[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28(9):89-98.
[6] 邵玲莉,石玲玲.辅酶Q10产生菌发酵条件的优化[J].生物加工过程,2010,8(2):18-22.
[7] Ha SJ ,et al.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7,74:974-980.
[8] 李焱生,方生军,钟卫鸿.微生物法高产辅酶Q10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2:59-62.
2、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碳源、氮源、pH、吐温80和H2O2对甲基营养菌产辅酶Q10的影响来确定甲基营养菌产辅酶Q10的最佳条件。
3、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难点)
研究内容:研究碳源、氮源、pH、吐温80和H2O2对甲基营养菌产辅酶Q10的影响;
结构框架:配培养基——灭菌、接种——菌种复活——单因素实验法控制变量(重复前两步——培养菌株——提取发酵液——离心处理——测定辅酶Q10的量和生物量——记录并分析数据;
实验难点:培养基灭菌、接种和辅酶Q10的测定。
4、研究方法、手段和计划
研究方法:单因素实验法是用随机化的方法给处理指派实验序号和实验对象的实验设计。在
此种实验设计中仅有一个实验因素,分处K个水平(K2),用随机化的方法经被试分为K组,每个 HYPERLINK /view/1547248.htm \t _blank 实验组被随机的指派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是 HYPERLINK /view/28457.htm \t _blank 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 HYPERLINK /view/115153.htm \t _blank 液体为 HYPERLINK /view/331237.htm \t _blank 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 HYPERLINK /view/744185.htm \t _blank 极性的单一 HYPERLINK /view/62561.htm \t _blank 溶剂或不同比例的 HYPERLINK /view/3451662.htm \t _blank 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