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水体污染净化模型及其污水处理基本方法.ppt
第二章 水体污染净化模型及其污水处理基本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水体自净的概念、原理;理解氧垂曲线的概念,了解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和典型的工艺流程。 一、水体污染及其危害 1.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的固有生态系统和水体功能受到破坏。 污染来源: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大气沉降。 2.水体的物理性污染及危害(第一章已述) 3.无机物污染及危害(第一章已述) 4.有机物污染及危害(第一章已述) 5.病源微生物污染及危害(第一章已述) 二、水体自净的基本原理 1.水体的自净作用 水体自净(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y) :污染物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曾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原状。 如何理解: ①以生物化学作用为主体,物理、化学和生物共同协同; ②污染物的总量和浓度随时间和空间逐步降低; ③生物的分解作用及其种群变化。 1)物理净化作用 污染物通过稀释、混合(mixing)、沉淀(sedimentation)、挥发(volatile),使浓度降低。 混合:污水与水体水的彼此分散。完全混合断面某污染物的平均浓度为C=Ciq/Q。 沉淀:污染物因重力作用、物理化学性质变化以及被水体悬浮物吸附而沉于水底。但河水扰动时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 挥发:污水中的挥发组分因挥发而使其在水体中的浓度降低. 2)化学净化作用 氧化还原:如Fe2+被水中DO氧化而最终变成了Fe(OH)3↓. 酸碱反应:如漓江中的HCO3-遇到Ca2+而沉淀;硫酸盐遇到石灰石。 吸附与凝聚:悬浮泥沙及胶体因吸附各种离子后凝并而沉淀。 3)生物化学净化作用 水体生物化学净化过程如下: 讨论题:水体自净的工程意义是什么?哪一环节起主要作用? 微生物学特征如何? 物理和化学净化只能使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使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但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总量。 生物化学净化作用包括生物吸附和生物净化。生物首先是吸附有机物;生物化学净化则是借助微生物的增殖将有机物转变成CO2 、将含氮物质部分同化成微生物自身,剩余部分变成硝酸盐和氮气,最终使有机污染物无机化。 生物化学净化过程(污水生物处理原型): 排污口→ 河流净化段 污染物浓度:重 → 轻 → 消除(多污带→ 中污带→ 寡污 带→ 清洁带) DO(大气复氧):厌氧→ 缺氧(兼氧)→ 好氧→ DO恢复 污染物成分:含氮有机物→ 小分子有机物、氨氮和无机磷酸盐→ CO2 、H2O和亚硝酸盐→硝酸盐→氮气 微生物:异养菌→自养菌→后生动物或细菌→植物型鞭毛虫→动物型鞭毛虫→游泳型纤毛虫→固着型纤毛虫→轮虫. 2.水体水质模型(在环境评价中讲述) 3.河流氧垂曲线 1)氧垂曲线:污水排入水体后水体中的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之。原因:有机物被生物降解耗氧、同时大气复氧. 曲线分三段: 污染段: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水中DO下降,亏氧量增加,直至耗氧速率等于复氧速率。 恢复段:复氧速率大于耗氧速率,水中DO回升。 清洁段:DO回升至原状。 对于大气复氧:除与有机物浓度有关外,还与温度、水动力学条件以及水面是否有油膜(对淡水水体影响较大,而海洋影响较小)等有关。 水中DO浓度是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它是检验水体水质的重要参数。 2)氧垂曲线方程—有机物耗氧动力学、DO变化过程动力学、曲线方程应用在环境评价中讲述。 三、水环境保护 1.水质评价(在环境评价中讲述) 2.水环境容量(在环境评价中讲述—要求弄懂) 3.我国环境法规与标准 水环境标准及排放标准(见p613~635),但污水排放标准已被修改,于2003.7.1执行新标准。 标准说明 a.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见p613~614,分Ⅰ、Ⅱ、Ⅲ、Ⅳ、Ⅴ和劣于Ⅴ类。 b.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见p618~627。排入不同水域、管网的污水执行不同级的标准(4.1条款)。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一类污染物不允许超标排放,不允许设超越管。 c.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见p627~631。因农作物具有生物积累功能,故其水质标准严格,重金属、部分有害有机物排放浓度低。 d.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一类污染物浓度不变。 e.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比较严格,不能出现第一类污染物,其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也有区别。 四、污水处理基本方法与系统 1.按原理分:物理、化学、生物和复合技术处理法四类。 ① 物理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九章施工企业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ppt
- 第九章第1讲.ppt
- 第九章财务行政.ppt
- 第九节 医院常用消毒防腐药.ppt
- 第九节 连续函数的运算 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ppt
- 第九讲工业化与中国现代经济的增长.ppt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ppt
-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ppt
- 第二十三讲 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 .ppt
- 第二十五章 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