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秋天表格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秋天表格教案

课题: 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六、板书设计 秋 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饱食 肥硕 栖息 清远 霜晨归渔图: 满载 轻轻 游戏 甜柔 少女思恋图: 清冽 香热 梦寐 喜悦 七、教学反思 八作业布置 九、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由此创设情景导入。“秋天”的诗歌让你记忆犹新?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惋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同学们,诗人何其芳先生却通过他生动形象的诗句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秋天,让我们一起走他带来我们的秋天的世界。(板书课题) 二、资料交流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县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出版的诗集有《预言》(1945)、《夜歌》(1945)、《夜歌和白天的歌》(1952)、《何其芳诗全编》(1995)。 三、评析 (一)、读秋 (1)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二)、品秋 1、从诗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秋景的诗 ? 2、诗中描绘了几幅图画?分析并给他们取个名字?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4 细品诗句 第一节: 3、第一节诗的结尾,诗人用“栖息”这个词是否准确? 第二节; 1、第二节最后一句说秋天在“游戏”实际上写了什么?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