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树脂表面处理技术对树脂核―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docVIP

3种树脂表面处理技术对树脂核―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种树脂表面处理技术对树脂核―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doc

3种树脂表面处理技术对树脂核―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 比较3种表面处理的树脂核与玻璃离子水门汀间的剪切粘接强度,为临床上设计树脂核-全冠修复体时冠的粘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30个树脂核试件块随机分为3组:金刚砂车针打磨(RDB)组、RDB加酸蚀剂酸蚀(RDBE)组、RDB加树脂粘接剂(RDBA)组,分别接受金刚砂车针打磨、RDB加酸蚀剂酸蚀、RDB加树脂粘接剂3种表面处理。将各组树脂核与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经37 ℃恒温水浴24 h后,测试分析各组的剪切粘接强度,并通过扫描电镜依次观察树脂核表面形貌、粘接界面及粘接断面,记录粘接面破坏形式。结果 3组的树脂核表面形貌及粘接界面形貌不同,而粘接断面的断裂方式无统计学差异(P0.10)。RDB组、RDBE组、RDBA组试件的剪   切强度分别为(4.28±0.18)、(4.65±0.17)、(2.39±0.21) MPa,3组间的剪切强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树脂核表面处理对其与玻璃离子水门汀间的剪切粘接强度有影响。   [关键词] 树脂核; 表面处理; 玻璃离子水门汀; 剪切粘接强度   [中图分类号] R 783.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1.018 经牙髓治疗且冠部牙体组织缺损较多的牙齿,经常需要以桩核冠的形式来修复。临床实践中有许多不同的材料可用于桩核构建。近来,随着人们对美观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牙科修复材料学及修复理论的发展,在美学和生物力学以及电化学腐蚀等方面更具优势的非金属桩核得到极大的发展及应用。其中,复合树脂因具有颜色容易协调,能与纤维桩和残存牙体结合,并且操作简单、易成型,当次就诊即可行牙体预备,复诊次数少等优点,而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成核材料。核与牙科黏固剂间的粘接强度对全冠修复体的固位有重要影响,而目前有关树脂核的不同表面处理对其与牙科水门汀间   黏固强度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比较3种不同表面处理的树脂核与玻璃离子水门汀间的剪切粘接强度,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设备   LuxaCore Smartmix Dual成核树脂(DMG公司,   德国,批号627171),KetacTM Cem Easymix玻璃离子水门汀(glass ionomer cement,GIC,批号379346)、AdperTM Single Bond2树脂粘接剂(批号N253628)(3M ESPE AG公司,德国),SR-11高速金刚砂车针(金   刚砂粒度为106~125 μm,MANI公司,日本,批号D050494000),Gluma Etch 35 Gel酸蚀剂(Heraeus kulzer公司,德国,批号573.10)。   SpectrumTM 800光固化机(Dentsply公司,美国),   GD-100恒温水浴箱(杭州仪华仪器有限公司),2343型电子万能测试机(Instron公司,美国),JSM-6700F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JFC-1600自动精细离子溅射仪(auto fine coater,AFC)(JEOL公司,日本)。   1.2 实验方法   1.2.1 树脂核试件制备及分组 以LuxaCore Smart-mix Dual制作标准化树脂核试件块(直径8 mm,高   2.5 mm),挑选无气孔、合格的树脂核30个,将其随机分成3组:金刚砂车针打磨(roughening with dia-   mond grit bur,RDB)组、RDB加酸蚀剂酸蚀(RDB plus etching,RDBE)组、RDB加树脂粘接剂(RDB plus adhesive,RDBA)组。每组10个试件,其中2个用于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及粘接界面,8个用作剪切测试。各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表面处理。RDB组:将树脂核试件块置于自制模具中并高出模具表面   0.5 mm,然后用金刚砂车针沿着模具表面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将表面均匀打磨0.5 mm,打磨后必须保持原有的平整度,之后蒸馏水超声清洗120 s并用无油压缩空气吹干备用。RDBE组:打磨同RDB组,然后以酸蚀剂酸蚀60 s,之后用三用水气枪冲洗30 s并以无油压缩空气吹干备用。RDBA组:打磨同RDB组,然后涂布树脂粘接剂并光固化20 s备用。将GIC按说明书所规定的粉液比调拌并充填入自制磨具中制成试件块(直径5 mm,厚2.5 mm),要求上下两面平行、平整,并确保恰好能通过内径5.1 mm、壁厚1.5 mm的预制合金圈。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