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刘和珍君”说起.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刘和珍君”说起.doc

从“刘和珍君”说起   摘 要:探讨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为什么称呼刘和珍等女性为“君”的问题,通过研究“君”的一些常用用法,从而猜测作者的用意。   关键词:称呼;敬意;男女平等;传统文化   在教学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有个学生问我:“老师,君是对男子的称呼,作者为什么称刘和珍这样一个女性为‘君’呢?”不得不承认这个学生的问题提得有水平。为此,我在肯定了他的好学之后,马上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之后,学生一致认为,这样称呼体现了鲁迅对刘和珍等为革命捐躯的烈士的尊敬之情。但我认为不完全是这个原因,为此,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之后做了以下陈述:   一、体现了鲁迅对刘和珍等烈士由衷的敬意   刘和珍是鲁迅的学生,是一个“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弱女子。但当她“欣然前往”参与请愿并从容、勇敢面对段祺瑞执政府的凶残虐杀时,在鲁迅的心目中,她就不只是他的学生了,她已经成了令鲁迅在内的许多须眉都敬畏的英雄了。原文有句“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等虽为女儿身,但当面对强权与暴力时,她们所表现出的勇毅却是一般男子都无法企及的,这样的青年不称“君”是不足以表达作者由衷的敬意的。   二、是鲁迅男女平等思想的体现   称刘和珍为“君”除了表示尊称外,还有作者对男女地位平等的一种渴望,引申开来就是对中国旧封建制度的不满。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但鲁迅不一样,《呐喊》《彷徨》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深刻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他的妇女观。他站在广大被压迫妇女的立场上,感同身受地体察到了她们的悲惨处境,批判了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鲁迅的这种思想在本文也有所体现。如“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鲁迅这里,摆脱了一般男人对妇女的偏见,把女性置于与男人一样的“人”的位置上,肯定了她们的行为是伟大的,肯定了她们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同时,鲁迅也以“怒其不争”的态度,针砭了女性的麻木和愚昧,希望她们能自醒自爱,走向彻底的解放。   三、是鲁迅受日本文化影响的体现   在日语中,长辈或上级称呼晚辈和下属用“君”,或朋友之间使用,包含亲密和轻微的敬意,是男女通用的第二人称代词。刘和珍是鲁迅的学生,属于晚辈,又做出了令鲁迅敬佩的举动,这完全符合日语中用“君”的语境。我们知道,鲁迅曾留学日本多年,在日本的学习生活经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有重要的影响。因而,不能排除他受日本文化的影响这一因素。   四、这是鲁迅一个特殊的称呼习惯   鲁迅先生和学生许广平恋爱,一开始写信的时候,鲁迅称呼许广平为“广平兄”,书信的内容大抵是谈论学术、时局等等,儿女情长还表现得比较含蓄,以“兄”相称,显得既亲切又持重,颇为得体。随着他们联系的频繁,关系进一步加深,这个“广平兄”慢慢就被“小刺猬”取代了,而鲁迅则自称为“小白象”,把他们爱情的结晶――周海婴称作“小莲子”。看到这些充满童趣的称呼,鲁迅冷峻、严肃的外表掩藏下的可爱面顿时跃然纸上。   五、是鲁迅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的体现   君,这个称呼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一般是对贵族的敬称,比如,“战国四君子”中的“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到了秦汉时期,已经敬称有德行的人为君子,再往后,君这个词开始敬称妇女,受到朝廷册封的贵族妇女一般都称为某君,如,杨家将中的女将之首佘太君,那是由朝廷册封的。在文学作品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唐代诗人罗隐的《赠妓云英》: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一生怀才不遇。他“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唐才子传》),却屡次科场失意。此后转徙依托于节镇幕府,十分潦倒。罗隐当初以寒士身份赴举,路过钟陵县(今江西进贤)时,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色艺双全的歌妓云英,二人彼此倾慕。约莫十二年光景他再度落第路过钟陵,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罗隐不胜感慨。更不料云英一见面却惊诧道:“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罗隐便写了这首诗赠她。在这里,罗隐称才艺俱佳、自己倾慕的云英为“君”,显然是含有敬意的。   由此看来,“君”为古时人们对有学识的人的敬称,不分男女,只是在以后的称呼中,人们多用“君”称呼男性而已。但文学作品是作者整个文学素养的综合体现,对于学识渊博的语言大家鲁迅也不例外。所以,单纯用“君”的某一用法判定作者的用意显然是狭隘的。今天,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我们已不得而知,只能猜测它更倾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