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

病原体污染:病原生物在环境中不断繁殖和散播所造成的污染,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性污染, 传染病的流行是主要的形式。 例子:SARS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 对病原生物的认识过程: 1、9000万年前的鸟类化石中存在传染病的证据; 2、公元前430年,希腊的瘟疫; 3、西汉到明朝,中国的“伤寒”疫病; 4、公元205年,张仲景《伤寒论》; 5、1865年,法国,巴斯德 “微生物致病学说” 6、1876—1883年期间,德国细菌学家科赫分离出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同时确证了这些细菌与疾病的关系。1905年诺贝尔奖 科赫是如何寻找到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的呢? 科赫原则 所有患者身上都能找到这种病原体,而健康人没有 从患者身上分离出这种病原体能够在实验室中培养和繁殖 分离的病原体再注入实验动物体内,得与人同样症状的疾病 从患病实验动物中分离出这种病原体,还能够在实验室中继续培养 流行病学的研究: 以个体和人群为研究对象;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我国的传染源分类: 甲类为强制管理:如鼠疫和霍乱 乙类为严格管理: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炭疽、肺结核、淋病、梅毒、疟疾等属 丙类为监测管理的传染病 如何才能控制病原体污染呢? 1、“预防胜过医治”的公共卫生政策; 2、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 3、加强对有关传染病知识的宣传以及理解和关爱患者; 4、提高公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外来入侵物种不完全名册 植物 紫茎泽兰 水葫芦 大米草 微甘菊 豚草 毒麦 加拿大一枝黄花 “十分之一法则——”每次转移的概率是10%(概率小) 生物入侵的途径: 1、人为有意引入 2、人为无意带入 3、自然入侵 应对生物入侵的措施 坚持“以防为主,进一步完善法律和法规,确保与所有相关的国际公约和项目保持一致”的措施 具体执行过程: 1、严格进口货物的动植物检疫及微生物检疫工作,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引入; 2、减少对外来物种的引进,引进前必须经过充分论证; 3、加强有关生物入侵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国际交流,建立国家级监控体系和数据库,提高对生物入侵的预警能力; 4、加强公众教育, (1)活性污泥法 由各种微生物、有机物和无机物胶体、悬浮物构成的结构复杂的肉眼可见的绒絮状微生物共生体。(吸附能力和降解能力) 基本流程 初步沉淀处理污水 曝气池 二次沉淀池处理水与污泥分离 活性污泥回流 (2)悬浮细胞法 利用污水中悬浮的各种微生物的氧化作用分解污染物,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氧化塘) (3)生物膜法 微生物通过附着固定在特定载体上的结构复杂的微生物共生体。 其他生物净化技术 超级细菌; 开发废物资源化技术; 选择不同净化功能的植物进行绿化; 选育特殊的微生物类群等。 有机物被需氧微生物分解 耗氧超复氧,溶解氧低于规定的最低量 鱼类等水生 生物大量死亡 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 生物大量繁殖,产生有毒物质 更多生物死亡,水质恶化 溶解氧进一步降低 水中有机物过多,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 水体自净状况的标志 是 量,水体 污染过程中溶氧量的 变化可用 表 示。右图曲线图中a为 有机物分解的 曲线, b为水体 曲线 ,最低点Cp为最大缺氧点。 若Cp点的溶解氧量大于有关规定的量,从溶解氧的角度看,说明污水的排放未超过水体 能力。若排入有机污染物过多,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则 Cp点 (高于、低于)规定的最低溶解氧含量。在无氧情况下,水中有机物因厌氧微生物进行 ,产生 、甲烷等,水质变坏,腐化发臭。 二、生物净化技术 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人为地放大和强化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1)活性污泥法 (2)悬浮细胞法(氧化塘法) (3)生物膜法 其他生物净化技术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基本原理是:利用处理系统中的各种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除去污水中的污染物。 原理:只要人为地提高水体的复氧速率以保持水体具有较高的溶氧量,通过控制适宜的水体温度、PH等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就可以大大增强好氧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能力。 缺点:效率低,需要空间大,产生较重的臭味(氧化作用不完全),处理效率受季节温度波动的影响很大(只能在较温暖的地方常年使用) 由于生物膜中所含的微生物种类众多,比活性污泥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和降解能力。 * * 第一节 生物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