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南省海南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
2019-2020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积累与运用》(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的基本特征,明确有“像”“好像”的句子并不都是比喻句这一语言现象。
2积累相关词语,丰富词汇。
3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4能在口语交际中与同学交流自己曾经干过的“傻事”,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5能从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选一件感受较深的事写一篇记叙文。
6自主阅读短文,通过阅读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比喻的基本特征: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时数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出示课本中四个句子,学生自读这些句子。
2引导学生思考:这四个句子都带有“像”或“好像”,它们都是比喻句吗?(明确其中1、3是比喻句,2、4不是比喻句。)
3想一想,比喻句有什么特征?比喻句是打比方的句子,往往要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如课本中的第1句,把“马蜂窝”比喻成“一只大莲蓬”;第3句,把“光芒”比喻成“明洁的丝绸”。而第2、4两句虽然也带有“好像”“象”,但它们不具备打比方的特征,也找不出打比方用的甲事物和乙事物。第2句中的“好像”带有判断的意思,说明“听到爷爷在屋内的呼叫”不是很确切;第4句中的“像”带有推测的意思,说明“非将这片沙滩征服不可”的看法,是作者主观上的一种推新。小结:让学生明确比喻句的基本特征,不能把是否有“像”“好像”作为判断比喻句的标准。
4师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带有“像”“好像”的句子,判断是否是比喻句。
举例:
(1)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比喻,把马蜂比作战斗机。)
(2)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我的钓钱。(不是比喻句。)
(3)我首次钓鱼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像刚刚发生在昨天一般。(不是比喻句。)
(4)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比喻句,把长江比作巨蟒。)
5再自由读课本中的四个句子,加深比喻句与非比喻句的印象。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读本栏目中的词语,反复读几遍,想想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写“绿”的色彩的词。)
2再读,看这些写“绿”的词语又有什么不同点?第一排三个词语写绿的形态;第二排的三个词语写“绿”的花园;第三排的三个词语写绿的时间。
3背诵这九个词语,并抄写在积累本上。
4师生互动,再找出一些写“绿”“红”或“蓝”的色彩的词语,分别归类在时间、范围、形态三个方面,再读一读。
三、互动平台
1读课本中本栏目的对话,想想自己明白了什么。秦学的话告诉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郝思的话告诉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去想,这也是理解句子含义的一种方法。
2理解句子的含义,用上面两种方法很不错。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与同桌交流一下,注意举例说明。还可以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例如“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一种罪孽沉重地压在我心上”这句话中,“沉重地压”这个词,就充分地暗示出了作者为伤害了马蜂而后悔和难受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本栏目中的对话,加深对理解句子含义的各种方法的理解。
4作业:归纳理解句子含义的各种方法,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四、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打开思路。
同学们,《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挨蜇的趣事。作为小孩子,谁没有这类淘气的经历呢?你们也一定干过一些幼稚、顽皮、莽撞的“傻事”吧。仔细想一想自己儿时的一些“傻事”“趣事”,选一两件讲出来与同学交流,这是多么浪漫的事啊!
2同桌交流,互说“傻事”。教师巡视引导,要求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特别要把“傻劲”或“趣味”体现出来,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后可以提问题,可以评价,可以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3小组交流,评选优秀故事。以小组为单元互相交流讲述“傻事”“趣事”,并相互评价,各组推选一名最满意选手在组上交流。
4班级交流,讲述“傻事”。各小组推荐的选手在全班交流讲述“傻事”,同学们可以发言评论,也可以讲自己听完后的感想或启发,还可以讲其他“傻事”“趣事”。
五、习作百花园
1细读习作要求,明确写作范围。写作范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事,可以是快乐、幸福、喜悦的事,也可以是烦恼、悔恨、忧伤的事,还应表达经历这件事后的感受。习作要求:以记一件事为内容,题目自拟,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2启发学生,广开思路,广泛选择材料。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在我们个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