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文“情真意浓”的盲区.doc
作文“情真意浓”的盲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实的感情是写作的灵魂,它放大了生活中的真善美,酿造鲜美可口的琼浆,吐露着迷人优雅的芬芳。真挚动人的情感也是高考作文获得阅卷老师好评的重要筹码,作文情感真切、描写细腻生动,拒绝虚情假意、胡编乱造,这是高中作文写作的先决条件。
下面本人结合江苏高考题“忧与爱”暴露的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矫情造作
1.现场反馈
阅卷中发现有些考生虚情假意,故弄玄虚,部分考生描写母爱时就是一个模子――唠叨,殊不知一百个母亲就有一百种性格,有的母亲懦弱窝囊,有的心思缜密,有的是女强人,不一而足。
一些考生用大量笔墨赞美最美妈妈吴菊萍双手接住坠楼女孩的事迹,抒发对她的敬佩、崇拜。其实,吴菊萍的美更主要是“救人的本能”驱动,要说是母爱,比较牵强。还有考生认为皮革奶、地沟油、毒馒头、瘦肉精的始作俑者是源于没有爱,殊不知无良奸商已经没有道德,触犯法律,岂是一个“无爱”能了断的。
2.问题症结
矫情造作之所以有市场,一方面是由于学习压力导致学生缺少生活的积累、情感的体验从而缺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于是遇到作文就求助报刊杂志教材,以致素材千人一面,抒情众口一词。另一方面教学中我们将学生情感个性抹杀了,用程序化、模式化的框架进行生产加工,学生少了灵气与朝气,舍弃真情实感,忽视自我情感体验,导致文章矫情虚情。
3.走出盲区――选取个性素材展现真情
要解决作文矫情的问题,就要将培养学生敢写真挚情感放在首位。而让学生养成抒写真情实感的习惯,首先就要选择真实感人的素材。
只有选择真实的人物、事件,表述才能自然合理,情感才能经得起生活逻辑的推敲。如果选材“为文造情”,胡编乱造、谎话连篇,考生也就不能用真诚打动人,连自己都不能感动,何以感染读者?
作为教师,有责任将真情实感的选材作为作文教学的常态,用自己对生活素材的选择去引领学生,用每一次写作前选材辅导去提示学生,用感人肺腑的范文去激励学生,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捕捉瞬间感人画面的习惯。
作文复查时一篇写“狗与老人”忧与爱的两段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目睹了小狗的哀痛,它在满屋的哭声中缓缓地,缓缓地转身,回到属于它的窝里,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哀伤的背影,死别之后所有的深爱都化作哀愁,犹如一颗子弹击中其致命之处,它无从排遣,无法释怀,在那个瞬间,爱因忧而深刻。”“小狗趴在爷爷的房门前,缓缓地,缓缓地闭上眼睛,流出一大滴滚烫的泪水。那是因为在真正的爱里,绝不仅是欢乐,爱与忧纠缠而生,爱添加忧的光泽,而忧使爱更加深厚。在这世界,不仅人类,但凡有生命的生灵,也能洞悉相爱与相忧。它缓缓地,缓缓地死去。”
写得多么细腻感人。人爱狗,狗病人忧;狗爱人,人走狗忧,真可谓人狗情未了,爱与忧潜滋暗长。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此情此境,怎不令人动容,高分何以打不上去?
试想,如果没有对生活的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素材的精挑细选,如何写得出这么感人肺腑、令人悄然落泪的语句?
二、寡情薄意
1.现场反馈
忧与爱是一种情感型命题,必须通过细节描摹丰富情感。而事实上不少考生乏情可抒,文章干巴巴如一块晒干的泥巴。
如写父亲校门口告别场景,“父亲皱纹深了,头发也有些花白了。父亲转身走了。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越是说不出的感觉越是写作的重点、中心,这里需要细摹心理独白。有考生担忧传统文化失去应有魅力,客观转述,情感一片沙漠,立意尚可,但切口太大。
2.问题症结
寡情作文出现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考生没有化大为小,变抽象为具象的意识,另一方面没有做生活的有心人,缺乏恰当的“动情点”,不能细腻描绘所感所想。
3.走出盲区――细腻描写凸显真情
要解决寡情的问题,就应着力于细节描写。有人说,一个典型细节描写,作用大于一大篇笼统的叙述。细节描写如何练成?光靠几节作文课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平时。去留意大自然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捕捉心灵瞬间的喜怒哀乐;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个内心感触;这些细微之处如果能细腻描绘、精心打磨,定能打动人、感染人。
一考生在写母亲送考的忧与爱中采用细节点染法,如精雕细刻母亲送考前紧张的神态:“在今日的微笑中,夹杂着些许特殊的神情。那倦怠的眼神,仿佛向我透露出一个不眠的夜晚。那丝丝飘挂在耳边的零乱的秀发,也似乎一直拨动着我的心弦。”一个考前精心呵护而紧张焦虑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动作描写传神而有力――“红灯亮起,车辆刹时间全部停止,我刚开口抱怨大巴司机的无礼,只见母亲拉开车门,径直冲到了大巴司机的车门口,猛猛地敲着车窗,那人车窗紧闭,只听得母亲大吼:‘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守规矩,我们家孩子急着去高考,要是迟到了你负得起责任么……’”面对无礼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