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动台湾农业策略联盟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推動農業策略聯盟的挑戰和未來發展方向
12/2001
作者 李一道
一、引言
台灣將於二○○二年一月加入世貿易組織(WTO),我國的農業已經處於全球化的競爭和何以轉型的關鍵性挑戰。台灣的農業資源不足,農地規模小,產銷成本高,難以和國外低勞力成本或大面積生產的農產品競爭。過去的農業施政,支用相當比例之預算,補貼農業。加入WTO後,政府必須履行降低關稅、市場開放、削減扭曲生產與貿易的農業補貼等承諾,農民所得和農家生活勢必受到影響。
行政院農委會預估,二○○二年農地將減少五萬三千公頃,一萬八千至二萬七千名農民須轉業,農業總產值減少二四七億元。由於農業產銷結構調整非一蹴可幾,將遭逢前所未有的挑戰。以下舉兩例說明農村的不景氣以及農民的無奈:
事例一
二○○○年仲夏某週日下午,官田鄉渡仔頭鄰近省道的小街旁,農民叫賣愛文一斤十元,對面傳來金煌一斤八元,農村婦女戴著斗笠,裹著頭巾,或攜家帶眷,叫賣聲此起彼落。一簍又大又美,芳香四溢的愛文,老闆說「沁菜」,算一百就好。時近黃昏,沿街的愛文和金煌芒果仍然堆積如山,「穀賤傷農」。那是我們 陳總統的故鄉呢?
事例二
大內鄉頭社村廟旁一戶農家,年逾八十的老農民楊先生推著手推車,佝僂的身子,額頭上滴著汗珠,台北來的買者,為了一斤文旦三十元、三十五元討價還價,最後以三十元成交。楊先生自滿的推銷他果園的文旦,每顆樹齡都六十年以上,但也嘆氣的說,景氣不好,文旦沒人買,一年不如一年,中秋節前沒賣完,餵豬,豬也不吃,楊先生每年都為著文旦滯銷而提心吊膽。
同樣的問題,似乎年復一年週而復始的發生,從冬季的蔬菜,夏季的水果,乃至雞蛋、虱目魚等無一豁免,農政單位每年編列龐大經費處理產銷失衡,已成例行公事。
事實上,台灣的農業科技在育種、品種選育、生產技術、動植物防疫、病蟲害防治,以及高價值產品的研發,均有傲人的成果。農民運用研發成果於農業生產,然而農民的獲利不因生產力及品質的提昇,而有等同比例加值,農業技術知識的附加價值,未能合理地反應農產品價格和農民所得。
農民產銷資訊不足,缺乏市場洞察和反應能力,傳統批發市場的交易與透經販運商的銷售方式,分級包裝均不夠確實,品質參差不齊,商品化程度低落,也是當前亟需解決問題。
農委會研擬加入WTO因應對策和推動農業轉型,若無法克服以下台灣農業的課題,任何政策措施之執行,將事倍而功半,甚或徒法不可行:
小農缺乏規模經濟、產銷成本高,投資報酬率低。農民的國內外產銷資訊不足,缺乏市場反應能力。農民普遍欠缺商品化認知和能力,分級包裝不夠明確。
農業專業化程度不足,兼業農佔三分之二,核心專業農民不及一成。農業補助款齊頭式分配或政治選票考量,而未能統合,欠缺強而有力的「推動前進火車頭」。
農企業外移日增,種苗等關鍵性技術流失嚴重。產銷結構調整不易,計劃產銷雖以有效執行,產銷失衡問題,一再發生。缺乏強勢可以開拓農產品外銷之專業、統合機構,農產品的國際市場佔有率持續衰退。
二、推動農業策略聯盟,整合農業資源與優勢,克服小農經營困境
推動農業策略聯盟為農委會陳前主任委員,所積極倡導,主要目的是因應全球化競爭下,整合產銷單位,以基層農民團體為核心,透過同業與異業彼此間職能之垂直整合與功能之水平擴張,結合相關資源,應用先進的知識,建構完善的農業產銷體系。透過農業策略聯盟,可以進而執行食品加工、物流中心、電子商務和國際貿易等。農業策略聯的制度設計,希望儘量將利潤回饋予農民,使之成為農業的安全防護網和經濟的軟堤防。
明確言之,推動農業策略聯盟的主要目的至少有三項:一、強化同業聯盟,將現有的農業產銷組織,結合成為聯盟的伙伴關係,提昇競爭能力,創造更大的附加價值;二、增進農業與其他產業間之異業聯盟,有效整合農業知識、資訊、文化資源等,將農業由一級產業推向二、三級產業;三、追求知識效率、規模效率、技術效率、市場效率、經營管理效率和資金效率等,全方位提昇效率。
台灣農業策略聯盟發展協會(以下簡稱「本會」)於二○○○年十一月成立,以基層農漁民團體為核心骨幹,現有150個會員,主要來自縣市鄉鎮農會和合作社場等優質農民團體及產學團體,結合相關資源與人才,發揮互補的功能,將個別農業子部門逐步推向企業化經營。
三、推動農業策略聯盟的具體作法
農業策略聯盟涵蓋生產、加工、物流、貿易以及休閒農業等五項業務:
(一)生產聯盟
結合相關產業之產銷組織及農政、農業試驗研究改良、農企業等,藉由共通性和互補性資源的連結,建構產業群聚體系,推動農業技術量產化和知識資產商品化。整合產業體系內外部專業化技能、通路、資訊和設施等關鍵性資源,以一致性之定位,研擬全球化策略。
1. 推動策略
(1) 發展具地區性特色農業,連結同業生產團體,以生產組織加盟方式,編訂共同生產、經營管理、品質分級規範手冊,設立共同分級包裝處理場,執行分級品檢作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