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殊可珍贵的文缘.doc
殊可珍贵的文缘
五年前,一个国际华文作家研讨会,选择在我定居的檀香山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什么,我早已忘记。只记得,认识了不少文化名人或非名人,其中包括像任芙康老师这样的性情中人,以及由他带来的《文学自由谈》。
这是一次不经意的邂逅。虽然我们素昧平生,虽然他要长我十多岁,但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流,围绕夏威夷的历史,自然景观所衍生的话题,此起彼伏,有一见如故之感。不似以往接待的国内人士,任老师一言一行都显示出独有的率真。几天下来,好感陡增。我庆幸自己的缘分。
仍然是那次文学研讨会,与会者中,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是85岁高龄的罗锦堂先生,是夏威夷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的教授。在一次小范围的朋友聚餐中,任老师认识了罗先生,交谈中得知,罗先生曾是台湾唯一一位获得“教育部”颁发的文学博士学位之人,当时口试主考官为“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先生。以一位编辑敏锐的嗅觉,任老师觉得此中有故事,又听我说,刚写了一篇关于罗先生的文章,他想看看那篇文稿。我回家将稿件打印一份,当晚返回夏威夷大学林肯招待所,送给任老师。
隔日早上,任老师见到我,说,稿子看了,请将修改的几个地方更正在计算机上,然后用电子邮件传给他留下的一个信箱;言下之意,这稿子,他采用了。也难怪,我当时似乎未听明白,表现出一种意外甚至木讷迟钝。试想,一个从未在国内投过稿,未在国内刊物发表过文章的人,居然不期然被告知,她的文章将印成铅字。惊,是有的,喜,没来得及,压根儿没回过神来;即使眼睛再多眨几下,也无济于事。
那一天,整个人处在似真似幻中。好不容易熬到了夜深人静时,我坐在灯下,急忙取出任老师赠送的《文学自由谈》,独自面对它,带着好奇、审视的目光。
眸子在文学自由谈的“自由”二字上停顿良久。这年头,国人穿件袒胸露背的上衣,剪个奇形怪状的头发,讲点什么政治笑话,无需顾忌,很自由。一扯到正儿八经的事儿,如文学,“自由”就销声匿迹、不知所踪了。回首国内的经济发展,在过去三十余年宽松的体制下腾飞了,自行车换成汽车了,爬行的火车变为高铁了,而文学的发展,也很畸型。许多文人为金钱而写,为物质享受而写。于是,文坛的丑相、怪相、奇相应运而生。而眼前这本文学批评刊物,敢宣扬“自由”二字,不知里面卖的是真货还是赝品?它能如何相对自由地谈文学?
我是从扉页、封底的包装语读起的。
好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场白!有趣,有个性,有深度,更有操守。它没有令人厌恶呕心的大话、空话、假话,而是一番真诚,实在,而又俏皮的自我介绍。它有门坎,但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随意便能跨越。无论山珍海味,或萝卜白菜,但凡做出自己独到的风味和内涵,皆为此刊青睐。从目录上的指引,再细读李国文、陈冲、韩石山、李建军等人的文章,自有一份亲切感。顾不得一天的疲劳,我一篇篇读下去。作者们写得有张有弛,激情犀利,责编来个画龙点睛,睿智机趣,我读得意犹未尽,酣畅过瘾。它像一针兴奋剂,让我睡意全消。在当今不尽如人意的文坛乱象中,能看到直言、真言,甚至是理智的狂言,国内竟有如此奇刊,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从那以后,几年下来,我感觉《文学自由谈》办得如此风生水起,与编者丰富的学识,世事洞明,并能长袖善舞有关。文学批评杂志不好办,言轻了,无关痛痒,毫无意义;说重了,有伤和气,甚至惹上官司。如何把握此中的尺度,很是考验编者的驾驭能力与智慧。
《文学自由谈》不在乎你是左翼还是右翼,保守派还是先锋派,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它都一视同仁,都为你提供“说三道四、显才露智的版面”。它紧盯热门话题,也不忘旧话热炒,把敏感问题抛出,再组织论点相反的一面进行辩驳。一来二去,再来再去,看得读者兴起,心中拍手叫好。待双方论得个脸红脖子粗、不相上下时,它将舵一转,另觅一个话题,另辟一片论场。文学评论本无需结论,也没有绝对的真理,而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思考、思辨的场所。
一本好的杂志,其后面必定立着一个人,刊物的趣味即此人的趣味。由于任老师,我认识了《文学自由谈》,由于《文学自由谈》,我更加认识了任老师。
如今“老师”一词泛滥,人人互被称为老师;凡是不知对方为何方神圣时,道一声老师,不亢不卑,礼貌且不失身份。但我称任芙康为任老师,是发自内心、诚心诚意的。
任老师能言善辩,出口成章。即便是聊天,原原本本记录下来,亦不失为一篇活泼、幽默,且充满理性的文章。因远隔着大洋,每次请教,都是通过电话交谈进行。有时话题无边际,无论家事国事、新闻旧闻,随口道来,他那头如说单口相声,滔滔不绝,我这边捧腹大笑,笑出泪花。这里不妨录一段通话记录以为佐证:
别人叫我老师,我说你别叫,叫了以后要改口,何必呢?我年轻时当编辑,许多人叫我老师,我信以为真,也就容忍,起码不拒绝。然后过一段时间,这个人有出息了(没出息的还在叫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