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油,是尘世生活的歌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猪油,是尘世生活的歌谣.doc

猪油,是尘世生活的歌谣   猪油滋润了人们的胃,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那是一碗热量满满的乡愁。   记忆深刻的美食从来都是质朴且没有技术含量的。小时候,那碗猪油下的面条是至美之味,清汤,漂着葱花,闪着油光,汤未进嘴,香气已经抵达脑仁,别有一番勾魂的力量;中秋节刚过,白生生的糯米已归仓,姥姥在铁锅里用猪油蒸糯米饭,底下垫一层荷叶,等待着猪油糯米饭蒸好的时辰,口水已经流了一地;馒头切片,抹上猪油,放在炉子上烤,再在上面撒点盐和辣椒面,是那个时候最惦念的零食。   猪油的点石成金之力,来源于那个年代的稀缺。“花脸巴儿,偷油渣儿,婆婆逮到打嘴巴儿。”“月亮光光,猪油香香……”此类童谣,流传于江南,是中年大叔、大姐的儿时记忆。那时,一碗猪油饭、一碗油渣面,就是销魂的人间珍馐。人们买猪肉时,都愿意要肥肉而不愿要瘦肉,因为肥肉可以拿来熬油。炒菜的时候,用一块豆腐大小的肥肉,就着热锅往锅上抹一圈,留下猪油渍,能蹭上一些肉味,就已是一盘用心小炒了。抹完将猪油放在灶头上的一只小碗里,等下次做菜的时候再用,直到那一小块肥肉磨得精光,油渍净尽。   猪油渣是人间罕见的美味。母亲熬猪油的时候,我们姐弟俩就像小狗般守在锅边,看着白花花的肥肉慢慢挤出身上所有的油分,再凋零成一小团黄褐色的猪油渣。拈起一粒放进嘴里,油渣咬碎后,深藏在里面的猪油的嘴巴里溅出,油顺着喉咙滑下去,干涸已久的肠胃顷刻间被欢快地滋润了,仿佛要把心都融化掉。   后来读到作家尤今的一段令人直拍大腿的描述:“极端的脆,轻轻一咬,喀嚓一声,天崩地裂,小小一团猪油像喷泉一样,猛地激射而出,芬芳四溢,那种达于极致的酥香,使脑细胞也大大地受到了震荡,惊叹之余,魂魄悠悠出窍。”   一个猪油罐,成为全家人心里的藏宝罐。在姥姥家,无论日子好过不好过,到了年关,家家户户都要杀一头猪。腊肉、腌猪头什么的,早则元宵节迟则清明节必定会告罄。唯独那罐猪油,还是封得好好的,至少要吃上半年。那个年岁的人,脸色大多菜青或发黄,我们家个个白里透红。母亲回忆起来,骄傲的把原因归结为自己会持家,猪油功劳大。   家里那个姜黄色的坛子,乌秃秃的,敦实耐用,其貌不扬但却是家族记忆的图腾。每逢家里炒青菜、炒南瓜、炒茄子、煎豆腐,或者下面条,用锅铲把罐子里的猪油铲出,放进高温的铁锅里,只听“哧啦”一声,随着铁锅里腾出一股油烟,生津之感袭来。   在众多食油中,猪油的香味和滑润感是其他素油无法替代的。猪油爆炒青菜,不仅菜的口感绵软,还有鲜肉的余香。要是炒制马兰头、荠菜、艾菜等野菜,更应用猪油提鲜。如果用猪油渣来炒,则境界又有提升。小时候家乡地标式“四大楼”以早点著称,瘦肉和肥肉切丁制成的酱肉大包,以及将油渣与青菜混合制成馅做出的大包子,至今尚未遇到能与之媲美的包子。   又到了稻谷归仓的时候,这又是乡下人一年辛苦的开头,秋收了,又开始冬忙。也有即将到来的杀年猪,冒着热气的猪肉下锅,乡下人才可以坐下来,就着蒜苗炒肥肉、猪血汤喝上几顿大酒。刚杀的年猪,肚子被气筒吹得滚胀,用大铁钩挂着,屠夫用锋利的杀猪刀,对着白花花的猪肚子“哗”的一声划开,一股热气腾出来,屠夫总喜欢伸出手掌去摸猪肚子里白花花的猪油,等待着这样的惊喜:“哇,这膘真厚!”   残忍的喜悦背后,支撑了许许多多幼小心灵的幸福感。膘厚,猪油就多,小孩们吃到的猪油渣就多。这在以前,也是衡量一个乡村家里殷实与否的标志之一。猪油从猪肚子里割出来,放入陶罐里,用盐搅匀,撒上干花椒,用盖子密封好。半个月过去,就成了腊猪油,再用铁锅里熬出的纯猪油,是猪油臻品。到下个秋至时,还能拿出来用之的,是要被广为称赞的,一赞会持家,二赞你家年猪养的好,都是耐听的赞赏。而家里的主妇,在村里当年的口碑,如同美国高中毕业舞会的皇后。   我一直都相信,食物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它抚慰心灵,给人勇气。现在的我,离乡千里,在他乡经营着“新故乡”,也如母亲般有着炼猪油、存猪油的习惯。完成小时候许下的愿望“长大了天天吃猪油渣”已然不费力,每次炼猪油,这样的味道,总是飞过长江,穿过隧道,牵引着我匆匆不停的归途。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那样一种味觉,能牵引着你回首美好往事,一点也不心虚,即便那是高脂高热的猪油,又算得了什么呢?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