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立足乡情求发展 克难奋进结硕果——关于云南省南华县一街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pdf
第14卷第2期 临沧教育学院学报 V01.14 NO.2
2005年6月 Journal of Lincang Education College Jun.2005
立足乡情求发展 克难奋进结硕果
— — 关于云南省南华县一街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
王东俊
(临沧教育学院2009.年文秘班,云南 临沧 677000)
摘要:解决 “三农”问题,始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伟大战略部署中一个非常重要、紧迫而又艰
巨的历史任务,特别是解决贫困山区的 “三农”问题已刻不容缓。一街乡发展变化对于解决贫困山区 “三农”问
题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借鉴意义和历史价值。
关键词:调查一街:发展:成就;启示
在新的世纪里,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
言和行动纲领。如何在贫困山区实现党的这一目标,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成绩和
经验,我于暑假深入南华县一街乡开展社会调查。
一 一
、 街乡地理位置、行政区域基本情况
一 街乡位于南华县西北部,距县城78kin。位于北纬25。5~25。17 ,东径100。48 ~
l O0。59 ,境内东西短,南北宽,最大纵距 l 6.25kITl,最大横距 1 2.75k zn,国土面积
168.1km 。境内海拔最高2 853.8m,最低1 420.8m,地貌东西高,中间低,呈明显的 —v”
型河谷地型。全乡有l2个村委会,125个村民小组,206个自然村,4 968户,l9 l19人,是
一 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乡镇之一。
二、改革开放以来全乡人民生活水平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的伟大历史性跨越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乡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性破坏,农业生产处于瘫痪状态,人民群众
生活极度贫困。根据乡政府历史档案资料记载,l980年全乡有l3个生产大队,总人口16 475
人,粮食总产量261万kg,人均粮食131kg:经济总收入6l万元,人均收入37元,在全县l3
个乡镇中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倒数。1980年,该乡实行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地政府
积极宣传和落实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带领全乡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老区精神,
认真贯彻 “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的基本方针,共同建设自己的家乡。加强农业基础
设施建设,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大力修建小塘、小坝,沟渠,改善灌溉条件:以治水为中
心,改善土壤为重点,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特别是1987年以来,全乡人民掀起了兴修水利
建设的新高潮,1993年至1997年列为云南省省立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示范乡后,全乡人民积极行
动,中低田改造合计达完成 8O7.07hm ,占全乡耕地面积82%,旱地水浇面积由原来的
192.63hm 增加到619.51hm ,增长3.2倍。1997年实施了烟水配套工程面积206.77hm ,新建
小水池2 500个,大水池1个,增加蓄水量3 400万m。,建泵站1个埋设管道9 600n ,切实改
善了农业生产发展环境,有效减少洪涝、害虫等自然灾害。经济支柱产业发展优势凸显,1997
:Ic收稿日期:2005-04-20
作者简介:王东俊 11983一 ),男,彝族,云南南华人,lI缶沧教育学院中文系2002年级文秘专业学生。
103
年烤烟收购产量、产值创一街乡历史最高记录,农民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乡镇财政持续、快
速、稳定增长,促进了全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坚持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普及运用逐
年上升,当地党委和政府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提出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精神实质
和内涵,不断加大科技的推广力度,努力推广适合本地区的农业科技,重点突破主要科技措施。
乡政府农科站工作人员积极工作,申请县乡财政的支持,引进当地实用的农业科技,引导农民群
众在农业生产上大搞规范化种植,层层样板,推广薄膜、旱育秧技术、生物剂、烤烟药物芽抑素
等农业科技产品的运用,加强农业生产的
文档评论(0)